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灰色> 三团(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团(5)(2 / 2)

“给旅团长回电,我部无法按时返回参加攻击,目前部队全部撒出去清剿土八路,收拢部队需要时间,我们最快可以在后天上午赶到!”

河野毕竟是联队长,距离少将的军衔也就是一步之遥,柳下可以乱指挥,他不能也跟着乱指挥啊。再说了,河野带着一个中队回去,把另外已经分散的两个中队扔下?这个事情河野想都不敢想,更别说执行柳下的命令了。

可就是河野这个想法最后也无法实现了,他的这次进山注定是以狼狈逃窜为结局的。当河野听到周围到处都在响抢的时候,其实已经是独立团逐步把一下小股进山搜索的部队消灭之后,追着残兵在向大刘村压缩,一些跑回来的士兵想河野报告了“大部分人玉碎”的消息,河野脸色铁青的盯着地图,不知道该怎么办。

“太君,我们必须向山外转进,这里不适合我们坚守,二年前,多田大队长也是在这里出了状况,这里的土八路依托周围的山势对皇军发起攻击,我们所处的这个地方不好防守啊。”刁得贵此时猛然想起当年多田大队在此覆灭的事情,他提醒河野小心,目前最好是抓紧时间撤向山外,到了山外什么都好说。

河野也发现问题严重,多少也明白对面的八路军一路上是把自己引诱到了这个山里,现在只能收拢可以收拢的部队,立即原路返回。

井上大队刚刚到了与安县交界的牛头坡就遭到了“正规八路的猛烈伏击”,这大白天的,八路军就敢正面与“皇军”对抗?这是不是也太“嚣张”了?

柳下认为新的战机出现了,他要求江口从安县县城

出兵,夹击出现在牛头坡的八路军。可是江口把脑袋瓜子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不,将军,我没有兵给你,我必须守住我的县城,这里还有一个火车站和仓库,目前,在平汉线这一段上,就剩下我们这个比较大点的仓库了,不容有失。”

“怎么守仓库是你的事情,可你现在必须出兵!否则,我将把你告上军事法庭,你这是贻误战机!”柳下怒吼道。

“我提请将军阁下注意,我们安县宪兵司令部不隶属混成旅,你没有权力给我们下命令,如果是军部的命令,我服从,没有军部的命令,我不会动一兵一卒。”

江口这也是跟柳下重治翻脸了,反正日军有以下犯上的传统,老子给足了你面子,你却把老子当傻瓜使唤,对不起,不奉陪了。

江口也看出了活跃在这一带的八路军战力惊人,而且神出鬼没,一旦自己把县城的兵都派出去,那么安县火车站肯定不保,他甚至认为,八路军这所有的动作目标都是盯着火车站的,疙庄火车站的被袭说明了一切。

还别说,江口这一次的猜测还真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李久的确是打算最后拿下安县火车站,打了这么大的一场仗,八路军可是没有坚实的工业基础,弹药的补给几乎全部依赖缴获,可最近打的这几仗,只有二次攻打桃村和小贾袭击阴县火车站有所斩获,其他的战斗几乎清一色的消耗战,还不知道山里的战斗打成什么样,如果不缴获大量的弹药,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所以,李久对柳下的逃跑视而不见,难道以李久的布兵排阵能够有这么大的疏忽?在通往安县的公路上放上一支小部队,要想取柳下重治的脑袋如同囊中取物。可李久却是故意放水了,其意图就是让柳下去安县把那里的鬼子调出来,他甚至已经通知安县的县委动员民工,随时准备跟进搬运缴获的物资。可是,这次李久似乎失算了。

这边,柳下找江口没有借来兵,他夹击八路的愿望没有实现,可他没有想到,井上大队却是被八路军给夹击了。新一团如同跗骨神钉般的跟在井上大队后面,当前面小贾那边开打以后,孙继和的二个营立即把井上大队的辎重部队给围上了,形成了东西夹击井上大队的战场态势。此时的井上才感觉到自己似乎上当了。

谁能想到,原本作为牵制鬼子的次要战场,现在打成了这样?别说鬼子想不到,就连李久也没有想到。司令员倒是有过这样的设想,不过他掂量了一下手中的兵力,也不过是暗自苦笑一下,配角想当主角?想可以,做起来很难。可是,这短短的几天,一个李杂碎就把个璋安地区极其周边搅和的天翻地覆,不仅把鬼子的最后一点

机动部队钓到了南边战场,还巧妙的让这个旅团变成了一个个的大队和中队,鬼子的兵力优势生生的给搞成了到处挨打,明明是一个对鬼子有利的局面,现在弄得柳下成了光杆司令。

柳下在江口这里碰了钉子,便直接利用修复的电话线把电话打到了华北方面军军部,他要求接管璋安地区的所有日军的指挥权,在电话里,他力陈璋安地区战场的重要性,仅仅依靠他这个旅团无法与八路军周旋,他把井上大队在牛头坡被围的消息上报了军部,把自己半夜遇袭的事情也不怕“丢脸”的说了出去……

一个将军,帝国军队的将军,被土八路打得抱头鼠窜,这实在是丢人,可柳下陈述的情况也是事实,至少是军部把柳下旅团先给“肢解”的,让柳下旅团无法集中兵力对付璋安地区的八路军。现在,铁路中断,就是想把驻扎在天津的的部队调过来也是不能,天津的那些部队原本是要增援山东的,现在也要被截留下来对付华北的八路军,这个局面,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桃村,一个不起眼的小地名,却成了这次大规模反扫荡的导火索。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