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专家在采访中提出了一个妙招,说在经济形势不景气、大家日子都过得不容易的当下,老百姓可以利用自身条件灵活创造一些增补家用的机会。
比如用私家车去载客,或者把闲置的房子拿来出租。
底层民众的形象与定位在有些人的眼中,大概与韩试提过的导演拍出来的外卖小哥一样。
车子、房子属于最低配置,无数人又成了被平均和拖国家后腿的一员。
可见生活的幽默与闹剧,是时刻在上演的常态。
但观众可以对不值一哂的荒诞付之一笑,欢乐群嘲,却无法淡定地对切身之痛无动于衷。
毕竟滑稽剧的背面,有着数不清的专家们往往视而不见的大大小小的悲剧。
程勇是,吕受益是,刘思慧是。
《我不是药神》里不过是展示出了一个个普通人的苦难缩影,揭开了现实中医疗困境的一道疮疤。
电影里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对应着一部分沉甸甸的社会现状,把平日引而不发的共同焦虑一下子给摆到了眼前。
《我不是药神》首映的当天,舆论就被引爆了,往下的每一天热度都在不断地扩散和发酵。
韩试可以说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一边被夸上了天,一边被喷的老惨了。
观众们义愤填膺的无非一点,《我不是药神》的喜剧标签在观看完电影后简直太刺眼了,电影不仅一点都不治愈,相反无比沉重,非常致郁,开头笑的有多灿烂,结局就哭的有多面目皆非。
新年的第一天就彻底心情美丽不起来了。
身为导演的韩试果断成了声讨对象。
可电影所叙述的东西,又实实在在地击中了所有观众的心坎,在抱怨韩试的同时忍不住疯狂安利,打出高分,评为良心片和神作,并为韩试敢于通过电影呈现大众切实关注的担当与魄力怒赞一波。
嘴上爱恨交加,身体却很诚实,观众们的行动给出了答案。
《我不是药神》如同秋风扫落叶,七天票房就疯狂席卷了二十亿,刷新了华夏影史的首周与单周票房记录。
院线排片率一升再升,整个春节档仿佛沦为了《我不是药神》的独占市场,同期上映的几部相比之下全都黯然失色,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最终票房突破了七十二亿,成功登上华夏电影的票房第一名。
而韩试以二十八岁的年纪、仅仅凭借两部执导作品,一举跻身百亿导演俱乐部行列。
光环纷至沓来。
关键是太年轻了,就已经达成了在文学、音乐与电影三个领域,数不清的业内人一辈子难以企及的闯关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