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大多数美国人的笑谈:这群家伙因为近亲结婚而智力下降,而下降的智力又让他们无法认清近亲结婚以及童婚的危害于是更加愿意近亲结婚……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智商一路向南狂奔不已……
南部州对弱智的认定标准早晚会更加严格,否则的话,大量选票就会作废啊,毕竟智力低于75的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没有投票权。
然而!
红脖子们对此却引以为豪:
血!
统!
纯!
正!
然而他们低下的智力和由此引起的不合格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忘记了或者低智商无法进行多线程思考:自然界里血统越是纯粹的动物,繁衍出的怪胎就越多……那些人类畸形审美导致的品种犬就是最好的例子-区别在于猫狗近亲交配是人为干预的,而南部州人么……咳咳……只能说我阿嬷是自愿的啦……
更过分的是,这些红州甚至觉得亲兄妹也不是不行!!
毕竟那个谁教导大家“世上的男子都是你的亲兄弟,女性都是亲姐妹”。
爱德华刚知道这个“知识点”时,是着实被震惊的!
他万万没想到“祝亲兄妹终成眷属”在米国的部分土地上竟然真的代表着祝福。
刚开始,他是怎么也不信,哪怕这是克里斯说的。
黑大个是土生土长阿拉巴马州人,土生土长这个词套到他头上意思可以解释为-祖祖辈辈都是当奴隶挨鞭子的。
克里斯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出种植园后,对自己所为的家乡没有一丝留恋与好感,攻击起来毫不留情。
当时他对爱德华的吃惊不以为然,变戏法似的找出一张唱片搁到唱机上,随即欢快的乡村音乐响起。
“bighellkeep”……
“这玩意听起来倒像是网络小说的开头,巨轮开始滚动……”某人心里琢磨
“carryehoetoseeek,”带我回家探望我的亲人
“sggngsabouttheuthaga“嘴里再度唱着南方的歌曲
“iislebayon“我再一次想念我的阿拉巴马。
“嗯,这我听过,林娜德·斯金纳的的《甜蜜故乡阿拉巴马》”爱德华好歹也穿越那么多年了,对于流行很了解,“但我还是更喜欢eagle“
“eagle?乐队么?我怎么没听说过?”克里斯反问。
“哦……该死的,大概是还没成立吧……”爱德华眼珠子乱转“老鹰嘛,是个作家……打字特别快而且能兼顾质量的那种……好了,我聊聊其它的,你为什么放这首歌?”
“显然你不知道这个传说,如果你有个姐妹,那么放完这首歌后,她将变成你的女朋友……”
“呃……”爱德华冷汗下来了,搞了半天阿拉巴马就是当代美国人的德国骨科啊。
除了南部几个州外,所有美国人都恶毒的嘲笑着这个地方和这种陋习(或者说犯罪?)。
“我讨厌我的故乡,落后愚昧不思进取,却又有莫名其妙的自豪感,并且会不择手段的杀死任何持异议者者,不管你是反黑奴,还是反近亲结婚者……我不是种族主义者,”克里斯很无奈,一个人智力正常的黑人说出这种话来确实挺行为艺术的,“但我家乡的那些‘正宗’白人的智力水平确实让人觉得不去骗他们的钱是罪过……”
可见,如果能解决深红州的智商问题,那么大概能拉高全美至少10个百分点……
回到共和党的后续应对上,为了让自己的形象在这群智力不足却热情高涨的南部票仓人面前树立自己保守卫道的形象,共和党方面采取了极其简单粗暴的办法。
出动重量级人物当面怼《深喉》案的……辩护律师……
爱德华当然不怕,对他来说自由自在的打嘴炮是最好的娱乐放松活动。
可他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对方可没把他放在眼里,而是将炮口对着了……露丝伯格……
说起来她是此案的重要顾问之一,也跟着出过几次法庭。
名满天下的自由派女律师,这是多好的攻击目标。
出阵的也不是普通人,而是鼎鼎大名的小威廉·巴克利。
此人四十年代后期进入耶鲁上学,算是露丝伯格和爱德华的大学长。
在校期间他加入骷髅会,同时还积极参加耶鲁政治联盟、兼任校园报《耶鲁每日新闻》(社长。
显然他成了风云人物,在耶鲁的最后一学期,威廉·巴克利应邀作为校友日基金募集会上的学生发言人,这是学校给学生的崇高荣誉,而按照礼尚往来的惯例,这个发言充满了形式主义的气息,弥漫着吹捧和肉麻,然后巴克利先生却假戏真做,他斥责耶鲁是一个失败的教育领导者,并攻击左翼倾向的教授们。
学校管理者看了这份演讲稿之后让他把措辞改得温和一些,却被他严词拒绝,结果他失去了这次发言机会。
然而这却更让巴克利不吐不快,他把自己在耶鲁的经历写成一《我在耶鲁:学术自由的迷信》。这后来成了一本畅销书,却招来了耶鲁校友和自由主义者的严厉谴责。
1951年《我在耶鲁》发表之际,威廉·巴克利开始考虑加入中央情报局。。巴克利作为中情局的间谍,在墨西哥城收集学生团体中共产主义者的情报。
在墨西哥工作之际,威廉·巴克利的书在美国国内引起了激烈的论战,一些右翼刊物邀请他做编辑。巴克利感到很有必要参与论战,不到一年便辞去了中情局的工作回到美国,发动了“他一生中最大胆的政治和智慧冒险”。
这场冒险就是《国家评论》杂志于1955年的创刊,杂志主编就是29岁的威廉·巴克利。他一直担任主编直到现在。这份杂志成为保守主义者重要的思想园地。1
950年代他曾支持麦卡锡主义,曾在1954年与l
entbozelljr合著《麦卡锡及其敌人》(dhiseneies),认为约瑟夫·麦卡锡参议员是爱国者;他还替美国南方的种族隔离辩护,但到1960年代中期撤回,开始拥护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
1960年巴克利参与创办保守主义青年政治团体“美国青年争取自由组织”(youngaeri,简称yaf)。
1962年他开始撰写政论专栏“ht”,每两周一篇。到1970年代初期以后,全美国有超过三百二十家报纸联合刊载。他的文章风格旁征博引、用词深奥、洋溢机智。
196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巴克利大力支持巴里·戈德华特参议员。
1965年,由于不满共和党提名的纽约市长候选人林德塞,他代表纽约州保守党参选。实际上,他获胜的希望微乎其微,甚至巴克利本人也不怎么认真对待竞选。其间,有位记者采访他,问道:“如果你被选为纽约市市长,你要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什么?”巴克利回答说:“我将首先重新点一下选票,看看有没有弄错。”最后,市长当然是林德塞。
而他看到了戈特华德的后继乏力,也开始寻找新的支持者与盟友,最终他选择了两个人其中之一是加州州长雷根,并开始全盘操纵雷根的意识形态基本盘,为其今后的总统竞选做准备……
另一个则要年轻的多,出生于1924年,现年46岁的前众议员现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乔治·赫伯特·沃克·布希。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