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军为什么会从一群没打过仗的农民逐渐成长为差点覆灭王权的存在?就是他们陆续诞生了克伦威尔、费尔法克斯、罗伯特·布莱克等一批优秀的陆上、海上将领。
而且在日积月累的战斗中,他们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一步步的将一群农民打造成了如今精锐的新模范军,一支真正的职业军队。
反而是王军,军队改革趋于落后,战斗意志也不如议会军,导致他们空有更多的兵力,却败多胜少,以致于渐渐式微。
如果新组建的王军不能做出相应的改变,也很难在剩下三万多新模范军手中占得什么便宜。
可是,查理一世手下却没有像费尔法克斯这样的人才。
而沈浪,肯定也不会让勇卫营帮他训练军队。
所以短时间内,想要将王军打造成职业军队,很难。
克伦威尔率军一路撤到了伦敦西北面的牛津郡,这里曾经是国王查理一世的大本营,而议会军的大本营反而是在伦敦。
因为在伦敦城,支持议会的人占大多数,而在牛津郡,支持国王的则占大多数。
可如今的形势已经变了,伦敦城原本支持议会的很多人已经加入到了国王的阵营。
而牛津郡在新模范军从国王手中夺取后,克伦威尔专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就是为了削弱国王在这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议会的地位。
可经历了这次惨败后,一切又几乎被打回了原形,支持国王的势力又开始迅速抬头,这是克伦威尔不允许的。
所以,哪怕牛津郡距离伦敦城只有五十多英里,他依然将这里占据,并亲自坐镇。
他不担心王军前来进攻,只是有些不放心可怕的东方军队。
还好,他们似乎没有要从伦敦城出击的意思,这让克伦威尔也稍稍的安心了一些。
与此同时,他让费尔法克斯率领一万两千新模范军去支持议会的各郡去招募新兵,并加强训练,以补充这次大战的损失。
在这一方面,费尔法克斯更加擅长,克伦威尔也非常信任这个没有野心的副手。
就这样,王军和新模范军各自在积蓄着自己的实力,激烈的战斗暂时告一段落了。
而这时,荷兰共和国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以议长德·维特为首的荷兰议会,在困守阿姆斯特丹两个多月后,终于坚持不住了。
一方面是极度依赖商业贸易的阿姆斯特丹在经过长期的封锁后,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另一方面,东方人的飞船多次飞临阿姆斯特丹上空,乘坐在上面的西班牙人不知怎么做到的,居然可以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
声音大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西班牙人下达了最后通牒。
如果再不出城投降,等到阿姆斯特丹被攻破后,将会严厉惩罚全城所有人。
在这种情景下,如果再不投降,就算议会答应,全城市民也不答应。
他们可不像上层贵族和商人那般能够抵抗这样的围困,不少人已经陷入到了饥饿中。
如果不是议会筹集了一些救济粮,市民可能早就暴动了。
可这不是长久之计,得不到外部援助的阿姆斯特丹沦陷是迟早的事情。
可现在已经快三个月了,没有等到任何盟友的有力支援,所有人都已经到极限了。
于是,在西历12月30日这天的议会大厅中,德·维特代表所有议员做出了最终的决定: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