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惹的是民愤,杀的是无辜百姓,而且是灭门。
还一路派人追杀,性质十分恶劣。
当时整个南夏的百姓,听说此事,都在观望。父皇如不严惩,难以堵住悠悠之口。
他杀的虽是诚王世子,却是仅针对一人,而且这个人还是皇室子孙。
百姓才不会在意皇家的事。
老五又远在云州,之前他也是太紧张了,才会以为是老五回来了。后来想想,压根不可能。
何况那些产业在明面上与他没有丝毫关系,也许一切只是巧合。
甚至现在,他根本不敢承认那些是他的产业。
因为这几年年成不好,到处灾荒,朝廷要拨银赈灾,还有各种花费。这两年来国库一直空虚。那些私产,让太子府肥得流油,每年他那些私产的收入加起来,几乎能等同于国库半年的收入。
要是让父皇知道,这些全部都是太子的产业。他在国库那么空虚捉襟见肘的时候,也没有拿出一分银子填补一下。自己的俸禄更是一分不少的领过去。
身为储君,中饱私囊,心无家国。这只会让父皇对他更加不满。反正那些产业已经被毁了,那就现在一切都烂在肚子里,吃了这个哑巴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至于皇甫炽的受伤,他已经叫人去满庭芳,只要得知了三个头牌,原本在陪着谁。是谁和皇甫炽起了冲突?应该就能确定到底是争风吃醋,还是别有良心。
皇甫威这边就比较严重一些,到太子府来掳人,已经不仅仅是胆大包天了。
太子甚至已经想好了,如果父皇的圣旨是申斥他一顿,而且让他禁足。他会把皇甫威失踪和皇甫炽被人打的事请这位太监公公呈报父皇。
如果父皇知道,他被申斥被罚奉被禁足,他的儿子一死一伤一失踪,一个堂堂太子被人欺负到这个境地,父皇一定会收回成命,并且尽快派人寻找皇甫威的。
太子带着太子府的人跪下接旨。
今天来宣旨的是皇上身边的太监总管冯公公。他看了一眼已经摆好香案,跪在当地的太子府中人,目光在太子面上落了一眼,展开了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太祖弘业,于兹兢兢业业,体恤臣工,惠养百姓,维以治安天下……皇太子翰钰,朕之三子,不法祖德,不遵朕训,邪僻是蹈,仁义蔑闻,纳邪说而违庭训,怀异端而疑宗亲。肆恶暴戾,少器量难容臣工;凉薄寡情,执恶行以对亲侄!此等劣行,岂可守器纂统,承七庙之重耶……今褫夺皇三子皇甫翰钰皇太子之位,仍为庄王,即日搬出东宫!钦此!”
太子原本还在认真听着,想着训斥的话,用圣旨似乎太过小题大作了一些。可是听着听着就感觉不对劲了。
他吃惊地道:“冯公公,父皇怎么会给本宫这样一份圣旨?是不是搞错了?”
不对,不会,不是这样的,公羊先生明明说了,他是天命之人。
哦,对,公羊先生也说了,他这一个月内有小劫,难道这小劫就是对应在这里?如果小劫不解,会影响他的天命。
不行,他一定要想办法见见父皇。
冯公公:“……”
他就是个宣旨的,是不是搞错了心里没点数吗?
这上面连名字都说过了,禠夺皇三子皇甫翰钰皇太子之位,白纸黑字,清清楚楚,这圣旨,还是皇上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