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637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37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1 / 2)

 603技术试验中队的报告几乎和林有德预料的一样。

“以目视观察弹体尾部的灯光信号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几乎难以实现,尤其是在较为鲜明的背景色和较为明亮的阳光下时,辨认信号难度极大。”伊瑟拉还把报告上的文字读出来了,“因此,在引导过程中想要掌握弹体的状态非常困难,几乎无法应对弹体下落时的侧风,以及由此产生的弹体旋转,这使得该弹在命中率方面,几乎无法达到预期,考虑到成本和生产工时,尚且不如使用复数轰炸机进行密集轰炸。嗯,看来实验中队对这种新武器的评价很低啊。”

“现在就不具备使用制导武器的条件嘛,毕竟电子技术那么糟糕,连小型化的电子管都造不出来,你看见诺依曼他们弄的那个大家伙了么?那东西还要进化三代,才能弄出比较靠谱的制导兵器。”

现在德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仍然是处在电子管时代,机器庞大得可怕,占据了一整个室内篮球场那么大的地方的计算机,运算能力可能还比不上一个IPHONE6。所以那部搞笑片《钢铁苍穹》里的段子其实并不是完全胡扯。

林有德记得科幻泰斗艾萨克?阿西莫夫曾经写过一个故事叫《奇特的人工脑》,讲的就是在未来人类因为计算机普及失去了计算能力的时代,科学家偶然发现了一个懂得计算的人,于是政客和军事家们欣喜若狂,开始训练会计算的人,把他们塞进导弹里面代替庞大昂贵的计算机担任“制导部件”。

在林有德那个年代,这个故事看起来很荒谬,但实际上在阿西莫夫写下这个故事的时代,这种未来看起来还是挺有可能的,因为那时候的计算机确实又大又笨重又昂贵,但功能却很有限。

所以越战时候美国空军的导弹之所以命中率这么糟糕,除了引导方式不靠谱之外,引导头因为电子计算机技术不过关而过分智障也是重要的原因。

那个年代苏联之所以能在军备竞赛等方面压过美国,也是因为当时美帝的计算机技术并没有针对苏联形成代差优势。可是当70年代逐渐过去,美帝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

首当其冲的就是雷达,电子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让美帝得以在F15战机上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机载雷达和对应的火控装置,这种雷达可以让F15取得压倒性的侦测和火控优势。为了对抗F15,苏联拿出来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苏27,当时苏联要求苏27在雷达上不输给F15。

当时苏联那比美国要差许多的电子技术,使得苏27的雷达以及火控计算机非常笨重,因此整个苏27其实都是围绕雷达以及火控系统为核心来设计的,因此刚设计出来的苏27有着众多的不足,而苏联当时没有能力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直到苏联解体,苏27其实都是硬着头皮上马的产物,虽然外形十分漂亮,气动优良,但过大过重的机头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苏27,直到俄国自身电子工业和冶金水准取得足够进步之后,苏27才成为真正优秀的战斗机,而这已经快到2000年时的事情了。

总而言之,精密制导武器之类的高科技玩意儿,都是需要相应的技术基础的,如果基础技术不过关,硬着头皮强上,那结果一定不会太好。

林有德早有觉悟,他可以让科学家少走弯路,不要去开发那些无用的东西,但其他东西他的科学家们还是必须研究一遍(www.biquwu.cn)把它造出来,才能完成迈向下一步时必须的技术积累。

这糟糕透顶的无线电遥控炸弹就是其中之一,明知不会好用,但还是要研究,要改进,积累下来的技术资料都将成为宝贵的资源。

当然,如果这些技术资料为人做了嫁衣那就搞笑了,林有德必须打赢眼前的战争,才能避免这种事情。

“爸爸,”伊瑟拉看着林有德,“我们不是已经确认了这种炸弹的缺陷了么,还要继续实验下去么?专门为了实验这东西组建的603实验技术中队是不是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了呢?”

“当然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拿出改进意见之前,可以让他们实验别的东西嘛。比如可以让他们实测我们的机载雷达,那个奥利弗中尉可是学无线电出身的,利用一下没什么不好嘛。”

“机载雷达难道是指小型化之后的……”

“是啊,光在己方领空实验终究不知道实战效果如何,面对情况复杂的战场,雷达究竟能表现出何种水准,总要试一下才知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