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众生渐钝,则减为千名(如帝释之千名),众生弥昧,则减为百名,众生更愚,则减为今之而十名。释迦牟尼佛或诸佛通号之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祖师所述经教。皆依此义而释。此十号义。若总略释之:
一如来(梵tathta),音译多陀阿伽陀,则无虚妄。名如来。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
如来之义有三。谓法身报身应身也。
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如来也。
转法轮论云。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报身如来也。
成实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应身如来也。
二应供(梵arhat),音译阿罗诃,良福田。名应供。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
应供谓万行圆成。福慧具足应受天上人间供养。饶益有情。故号应供。
三正遍知(梵yak-!buddha),音译三藐三佛陀,知法界名正遍知。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
正遍知亦名正等觉。谓具一切智。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以一切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成无上觉。故号正等觉。
四明行足(梵vidya-!a-!,具三明。名明行足。即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之行业悉圆满具足。
明行足。明即三明也三明者。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也。
行足者。谓身口意业。正真清净。于自愿力一切之行。善修满足。故号明行足。
五善逝(梵sugata),不还来。名善逝。乃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盘。
善逝者。即妙往之义也。谓以无量智慧。能断诸huo。妙出世间。能趣佛果。故号善逝。
六世间解(梵l-vid),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故知世间灭及出世间之道。
无上士(梵anutt,无与等。名无上士。如诸法中,涅盘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以为一号。虽开合不同。其义则一。故两存之。)
世间解者。谓世间出世间因果诸法。无不解了也。
无上士者。谓业huo净尽。更无所断。于三界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无等。故号世间解无上士。
七调御丈夫(梵purus!a-damya-thi),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佛大慈大智,时或软美语,时或悲切语、杂语等,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丈夫),使往涅盘。
调御丈夫谓具大丈夫力用。而说种种诸法。调伏制御一切众生。令离垢染。得大涅盘。故号调御丈夫。梵语涅盘。华言严灭度。
八天人师(梵tadeva-us!y!!),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是善是不善,令彼等解脱烦恼。
天人师谓非独与四众为师。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九佛(梵buddha),知三聚。名佛。三聚者。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也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知见三世一切诸法。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智慧具足。三觉圆满。故号为佛。三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十世尊(梵bhvat),具玆十德。名世间尊。即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世尊谓以智慧等法。破彼贪嗔痴等不善之法。灭生死苦。得无上觉。天人凡圣。世间出世间。咸皆尊重。故号世尊。
此外,诸经论中亦有仅列举十号者,即将世间解、无上士合为一号,或将佛、世尊合为一号,或将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等诸说。
佛陀的果位是菩萨道的究竟位,所以也可将佛陀称为究竟菩萨;佛陀的果位也是解脱道的究竟位,故又可将佛陀称为究竟阿罗汉。
【十大弟子】
佛陀弟子众多,声闻弟子中著名者有十人。
大迦叶
大迦叶(佛陀的大弟子《头陀第一》)。释迦牟尼佛有十大弟子,他们是:一、大迦叶,二、舍利弗,三、目连,四、须菩提,五、富楼那,六、迦旃延,七、阿那律,八、优bo离,九、阿难,十、罗侯罗。大迦叶是十大弟子之首。梵文:y,称大迦叶,或称为迦叶、迦叶bo、迦摄bo。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少yu知足,常修苦行,故称为“头陀第一”。“头陀”是梵文:dhuta的译音,意为:“抖擞”,就是清心寡yu,扫除世间尘垢烦恼,是佛教的苦行之一。大迦叶跟佛陀以后谨守佛陀的旨意并虔诚的专修苦行,深受佛陀的信任,当佛陀预感不久人世时指定弥勒菩萨於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接替他为“未来佛”的同时,令指定以大迦叶为首的四弟子(另有:君屠钵叹、宾头卢、罗侯罗)为“四大声闻”,继承佛陀的事业弘扬佛法并在将来辅佐未来的“弥勒佛”。他是佛教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释迦牟尼涅盘后的第二年的夏天,大迦叶将所有的弟子召集到王舍城灵鹫山集合,汇编释迦佛祖的遗教,全部汇编整合完成由阿难诵“经”、优bo离诵“律”、富楼那诵“论”。这就是所谓的“三藏圣典”。因而有第一祖师之称。对於佛法的流传,有极大的功劳。
目犍连
目连(神通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mahudgaly的音译。或为摩诃目犍连、目犍连、大目犍连。号称“神通第一”。古印度摩揭陀国土舍城人。从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释尊的十大弟子。以神通第一著称。后被反佛教的婆罗mén打死。在佛教雕像中,常shi立在释尊左边。相传其神通广大,以“天眼通”看到他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在七月十五按佛陀的意思设盂兰盆供奉十方僧众,在他们的帮助下入地狱救母,由此,佛教有“中元节”。
富楼那
富楼那(说法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pu的音译。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puqitrayaniput的略称,意译为满慈子。迦毗罗卫人,国师婆罗mén之子。先与朋友出家修苦行,释迦成道后,前往归依,善於分辨佛义,广宣法理,被称为“说法第一”。富楼那能因人施教,见一种人说一种法,在他的解说后人们都为之折服,从而皈依佛mén。富楼那jing进修持,不懈不怠,宣扬人生真理教化众生,在说法人当中最为第一。
须菩提
须菩提(解空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subhuti的音译。或为须浮提、须扶提等,号称“解空第一”。古印度拘撒罗国舍卫城人。从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释尊的十大弟子。以解空第一著称。须菩提每次化缘都去有钱人家裏化缘,因他同情穷人的贫困,而大迦叶却向穷人化缘,因大迦叶要给穷人集善的机会。后来佛陀知道后斥责他们的心不均平,不合佛家法规,从此,和尚化缘不在择富挑贫。
舍利弗
舍利弗(智慧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iputra的音译。或译作鶖鹭子、舍利子。号称“智慧第一”。初从六师外道的删闍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改学佛法。由於他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因此很快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罗侯罗
罗侯罗(密行第一)。释迦牟尼佛的唯一的儿子,也是释迦牟尼的“四大声闻”,和“十大弟子”之一,是佛陀做太子时和妻子耶输陀罗所生。为梵语rohula的音译。又为“罗护罗”,意为“覆障”、“障月”、“执月”的意思。因为他是在月食之夜出世的。当太子的佛陀因为有了儿子很欢喜,因为佛陀的父亲净饭王不至因他的独子释迦牟尼出家而王室无后。佛陀就在儿子出世的第七天骑著白马出家了,从此,罗侯罗就在没有父爱的环境下过了他的童年。佛陀成道后的第三年,回到他的家乡时,佛陀的妻子和罗侯罗没有去迎接佛陀,当耶输陀罗向罗侯罗说佛陀是他的父亲时,罗侯罗竟不认识。后佛陀对他的前妻说:“让你辛苦了,当然我是有负予你的,但我为众生而牺牲,请你为我欢喜。”佛陀又为罗侯罗剃度,拜舍利弗为戒师,舍利弗为他受沙弥十戒,成僧团中有沙弥之始,时,罗侯罗十五岁。罗侯罗诵经十分勤奋,二十岁成道,又严守戒规,被称谓“密行第一”的阿罗汉。
阿难陀
阿难(多闻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生於西元前463)为梵语da的音译。意为“欢喜”、“喜庆”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后跟随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shi者,当shi者达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地服shi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佛灭后第一结集由阿难诵出三藏中的经藏。佛祖涅盘后大迦叶尊者成为“初祖”,统领广大佛家弟子。大迦叶圆寂后,阿难尊者继承迦叶率领徒众宏扬佛法,被后世尊成为“二祖”。在寺院中,阿难与迦叶总是shi立在佛祖的两边,成为佛祖的协shi。
优婆离
优婆离(持律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为梵语upali的音译,或称为优bo离。意译为无灭。出身与古印度的低下层,是奴隶、杂工,没有任何人身权利,原为一名理发师,是佛陀做太子时的宫中理发师,后和萨迦的王子一起跟随佛陀出家。因持律jing严,从来不犯一点小错,佛陀命他持长僧团的戒律被称为“持律第一”。优婆离的一生,是在处理僧团的纠纷。为犯戒的比丘忏摩,向佛陀请问戒律中度过的,堪称为戒律权威。佛灭后第一结集由优婆离诵出三藏中的律藏。
阿尼律陀
阿尼律陀(天眼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为梵语aniruddha的音译,意译为无灭。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即佛陀的叔父甘lu饭王之子,佛陀成道以后曾回家阿尼律陀佩服堂兄的道行,於是跟随佛陀出家,以“天眼第一”著称。虽然阿尼律陀是天眼第一的大神通,可是他本人却是个盲人,《楞严经》说他出家之初,贪眠不起,被佛陀呵斥他像个畜生贪睡。阿尼律陀受此刺ji下狠心连续七天不眠,竟不幸失明。但得了天眼通的神通是佛mén的千里眼,他的千里眼能见十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地域,达到能见世界如见核桃的境界。正是天眼阿尼律陀对世界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他是最心平气和的罗汉,跟谁都合得来,他还悟出证道的方法,他认为:道是从少yu、知足、寂静、正念、正定、jing进、正慧、无戏论八法而得到的。
迦旃延
迦旃延(议论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为梵语katyay的音译,古印度阿盘提国婆罗mén之子。原出家修习外道,后跟随释迦牟尼学法,以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有“议论第一”之称。或称为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
【学术研究】
有关释迦牟尼佛生平的史料中,除了佛教经典的记载以外,还有文物资料。近代,印度和其他国家的考古学家、佛学家根据法显的《佛国记》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记载以及印度保存的不完整史料,在佛陀的诞生、成道、初转法轮、涅审处等陆续发掘出一些古建筑的遗址和文物,并以此证明了佛陀是一个历史xing的人物。
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吠陀时期著名的王族懿师摩王(义鸠王),即汉译“甘蔗王”的后裔,迦毗罗卫(劫比罗伐窣堵)国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迦毗罗卫是释迦族集居的小城,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毗邻的提罗拉科附近,当时是拘萨罗国的属国。在4世纪法显游历印度时,这个国家已日见衰落。19世纪末,考古家在这里发掘出一个藏有遗骨的石壶,上面刻有公元前数世纪流行的婆罗谜文字,意为释迦族供奉的佛骨。另外,在迦毗罗卫发现有阿育王巡幸时所建的石刻,从而证实了它大概的地理位置,以后尼泊尔政fu一直在进行考古发掘。
有关释迦牟尼的生年,由于古印度典籍没有明确的记载,各国所传和学者研究,一般都是从佛教本身的史籍去考证,并从卒年推算的。因此说法不一,竟有60种之多。最早一说和最晚一说之间,相距达数百年。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传佛教国家,一般认为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624年,卒于公元前544年,并以此为依据,在1956~1957年举行纪念释迦牟尼涅盘2500周年的盛大活动。西方学者根据南传史料,对佛灭年代有公元前489、487、486、484、483、482、478、477诸说;日本宇井伯寿根据北传史料,从阿育王即位年代公元前271年上溯年,推定为公元前466生、386年卒。中村元又据阿育王即位年为公元前286年,推定佛陀的生卒年为公元前463~前383年。中国近代学者依南齐僧伽跋陀罗所译《善见律毗婆沙》师资相传的“众圣点记”,即释迦牟尼逝世的当年,优bo离结集律藏,并在是年七月十五日,在书后记下一点,以后每年添加一点,至南齐永明七年489,共计得975点。由此上推,则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灭于公元前486年,而比孔子早逝七年。此说也为日本、印度等国的佛教学者所采用。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又传有公元前1041年生、前961年灭之说。
【释迦牟尼yu雕像】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dyty1644-1911
高26厘米height2
收藏单位:博物馆tibetmuseum
释迦牟尼面相方圆,眼睑低垂,俯视众生。双足跏跌坐于束腰莲huā座中央。螺髻,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衣纹刻画细腻。双手持火焰宝珠,宝珠中间开龛造像。身后有碧yu的舟形背光,背光左右各浮雕一条龙。背后的顶部浮雕一只葫芦,上面刻有“大吉”两字。整尊佛像雕工jing细,是清代内地yu雕工艺的佳作之一。
【铜铸释迦牟尼像】
像高螺髻,眉间有白毫,低眉信目,尖鼻,大耳,著袒右肩袈裟,左手施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座后刻铭云:“出家释子智威睐丁男仲仁贵仲仁智仲仁寿信眷杨氏单奇一家善眷等发心铸释迦佛一家南无诸佛加被星天护持此世来生福报无尽岁次丙子至元二年八月望日谨题。”
元代金铜佛像具纪年者比较少,此像具有典型的“梵式”造像特征,是研究元代佛教造像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