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武侠修真>玄门道教> 五方佛之西方阿弥陀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五方佛之西方阿弥陀佛(2 / 2)

附:迎光大师《净土五经》跋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观无量寿佛经》,开示净业三福:一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则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则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初、二多属戒学,三则三学圆具。具此三福,则净业大成,往生上品。故于《净土五经》后,附《华严经·净行品》,及《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以期净业行者,于律仪戒之执身不作,进而得定共戒之制心不起,及道共戒之超情离念、断huo证真。然纵得定共、道共二种实益,犹当兢兢业业,执持律仪戒,以为自利利他、维持法道之轨范。则空解脱人,无由以大乘藉口,而因之以坏luàn佛法、疑误众生也。

【佛经记载、论典记述】

关于阿弥陀佛的成佛,净宗祖师袾宏在《阿弥陀经疏钞》卷三举出八种∶

1《法华经》载大通智胜如来时有十六王子出家,其第九王子于西方成佛,号为阿弥陀。

2《悲华经》载无量劫前有转轮王,名为无诤念。彼于西方世界作佛,号为阿弥陀,国名安乐。

3《大乘方等总持经》载无垢焰称起王如来时,有净命比丘总持十四亿部经典,随众生意乐广为说法。彼净命比丘,即今之阿弥陀。

4《贤劫经》载云雷吼如来时,有一王子名为净福报众音,曾供养彼云雷吼如来。彼净福报众音王子,即今之阿弥陀。

5《贤劫经》又载金龙决光佛时,有一法师名为无限量宝音行,力弘经法。彼时之法师,即今之阿弥陀。

6《观佛三昧经》卷九载空王佛时,有四比丘得念佛三昧,其第三比丘,即今之阿弥陀佛。

7《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mén经》载狮子游戏金光如来时,有一国王名为胜威,尊重供养彼佛,修禅定行。彼胜威王,即今之阿弥陀。

8《一向出生菩萨经》载阿弥陀佛往昔为太子时,闻此念佛微妙法mén,jing进奉持。

关于阿弥陀佛的成佛因缘,除前文所举者之外,经典中尚有多说。按,阿弥陀佛并未见于小乘经典中,然在其余大乘经中,则屡有载及。又,阿弥陀佛乃一切大乘经典所通说,故大乘诸宗无不言及,然其见解未必一致。总的说来,大抵可分为两类。其一,以理xing为主的唯心弥陀,己心净土。其二,以事相为主,指方立相,立界外净土,现在说法的弥陀。

兹略述各宗所说如下∶

1法相宗∶《唯识论》卷十说自xing身、受用身、变化身等三身。自xing身唯理,身土不分,故弥陀与诸佛应无分别。受用身份自受用、他受用。阿弥陀佛是他受用报身。但地前菩萨及凡夫二乘所见的弥陀是变化身,地上菩萨所见是他受用报身。亦即初地菩萨所见的弥陀佛,是坐于百宝莲台座上,如《观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六十万亿那由他佛身。二地所见,系千叶莲台座上的佛身,由佛的后得无漏智所变,为十地菩萨而现,其所居净土,系净居sè究竟天。如是,现一实身,凡圣不同见,应机而现种种身,是因众生福力不同,而产生佛身粗妙之别。亦即能化的弥陀随所化根机示现佛身;所化的有情以弥陀所现佛身为增上缘,凡圣各各随智识福力浅深厚薄变现佛身,故所见佛身有粗妙之别。三贤的菩萨、二乘凡夫之类见化身小佛身;四善根菩萨见化身大佛身;初地以上的菩萨见坐大宝莲台、具无限妙相好的他受用身。此大卢舍那身是弥陀对地上菩萨所示现的佛身。以此佛身为增上缘,地上菩萨依各自之心识变现相好圆满的广大能化佛身而观。因此,菩萨进至初地时,地前所见的劣佛身潜隐,殊胜微妙的佛身显现。但地上菩萨非不能见地前所见佛身,地上菩萨yu见佛变化身亦能得见。因此,地上菩萨以他受用报身为正所见,兼见变化身。

2三论宗∶此宗亦谈三种佛身,即正法法身,修成法身,应化身。正法法身就是实相法身,又名理法身、自xing身、法佛。修成法身就是自受用报身,又名智法身、报佛、内应身。应化身是他受用身与化身所合并,都是起利他之化用,故合为一身。此化他之用,由本法身而起,非正酬报因位的佛身。若此佛身别开为二身时,就他受用身而言,是殊妙广大的佛身,又名外应身,是化度地上菩萨的佛身。又就化身而言,是丈六等的粗身形,又名变化身;此系为化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所现的佛身。此三身中,正法佛是理法身,为修证之理,故不生不灭而常住。修成佛是智法身,为能证之智。因为是冥契所证之理的能证之智,故智法身亦是常住。《大智度论》说,萨婆若是实法,非生灭。萨婆若译为一切智,一切智就是佛智,是常住不灭的实法。应化佛系法身应所化根机而现起的化他悲用,故为生灭无常之形相。初二身乃理智之本体,非化他之佛身,故无说法。应化身系由本体而现起的化他佛身,有sè声,有宣说法mén的悲用,故能对所化有情说法。

3华严宗∶据智俨的《孔目章》卷四〈往生章〉所述,阿弥陀佛国,一乘三乘不同。若依一乘,阿弥陀佛土属世界海摄,此系近引初机成信故。教境真实,佛国圆融、不可说故。若依三乘,西方净土是实报处。通成四土,即法xing土、事净土、实报土、化净土。化是报化,非化身之化。如是,系以西方净土摄属于世界海,以阿弥陀佛为莲华藏庄严世界主,也就是以阿弥陀佛为毗卢遮那的同体。华严宗分佛土为二,一为国土海,一为世界海。国土海是不可说之果分,世界海是因分可说之土。此世界海有三类,一是莲华藏庄严世界海,二是十重世界海,三是无量杂类世界。若配于三生成佛,第三是见闻生之土,第二是解行生之土,第一是证入生之净土。莲华藏界既是证入生之净土,故与不可说果分同其体。故《五教章》卷三说(大正45·498b)∶‘一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具足主伴,通因陀罗等,当是十佛等境界。’西方净土摄于此主伴具足的莲华藏海,阿弥陀佛与十身具足的毗卢遮那同体。

4天台宗∶此宗认为佛必具足三身,土是四土横竖一处。故弥陀之安养,虽难定何身何土,然皆为具缚凡夫生处。有昼夜六时之别,饭食经行之义,有声闻缘觉,佛亦说三乘法。是故判弥陀净土为应身应土。而《大乘同xing经》所说的于净土中成佛者,皆是报佛,是就断无明的人所见而言,非同居土的凡夫所见。《观经》第九观所说的弥陀身量有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是为达圆教第七信位的人而特别显现的佛身。《大智度论》说西方世界出于三界,故西方世界不摄属于三界。又就彼佛土而言,彼土虽有三界但无四恶趣。然此弥陀净土与诸佛同居土又有不同。弥陀净土横具四土,故修圆妙观而生彼者通huo虽未尽,其身常拜实报身,得居实报土,此与生于诸佛同居土后,断通huo,转果报方住上土不同。诸佛同居土虽具四土,悉是竖四土,断huo,转报然后能入上三土。其有横之义,但只是暂时依佛之加被力而见。故极乐上品的生死,通huo尚有,与常时见报佛,住报土者大异其趣。又依智旭《梵网经玄义》及《小经要解》所述,四土横竖之义俱约断huo而说。所谓竖,是出同居土后入方便土,出方便土后入实报土等。横则不移当处,自感见方便、实报、寂孕三土。诸佛四土中的寂光土等上三土虽有横之义,但于同居净土中,大体有竖义无横义,唯极乐同居横具四土。此系十方世界未曾有之处,全xing起修之因缘唯弥陀有之。华严之秘藏、法华之极意唯在执持名号的念佛法mén。其他如带业往生,即得不退之说,如弥陀同居土、最胜无比之说,颇能发挥天台、四征微意。

5禅宗∶禅宗以直指人心,见xing成佛为宗旨,以佛心传心,只修行心地,自分觉知。故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唯守本来面目,显自己本分,不拘泥善恶因果之差别,安住无住空寂之心,若至无念无想,本来真xing顿显,称为成佛。其本有圆成本来面目,人人具足的佛xi理,名为无量寿。即心即佛之宗义,心外不见佛。《六祖坛经》说(大正48·352a)∶‘凡愚不了自xing,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宝志和尚以为,智者知心作佛,愚人庆往西方。但若偏于此,失其不可得,亦非禅意。因此,宗颐禅师作二十六行颂指赞西方。

6净土宗∶净土宗大师昙鸾在《往生论注》中以二种法身论述弥陀佛身。二种法身是法xing法身、方便法身。法xing法身是如如之理,是无相法身,是略mén。方便法身是正直,是救济一切众生的大悲无不相法身,是广mén。无相法身相即无不相法身,无不相法身成无相法身。故二法身,异而不分。此系广略相入的佛身,故统以‘法’之名。所以如此,是因清净愿心所庄严之身,其清净义,是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为净因所庄严的净果,完成真实智慧的无为法身。所以,弥陀佛身是由清净愿心(四十八愿)所庄严的广略相入之清净佛身,即二种法身。道绰大师在《安乐集》中说弥陀是报佛,极乐宝庄严国是报土,并说《观音授记经》的弥陀入灭说,是在示现报身五相之一的隐没相。而化身的弥陀是《鼓音声经》所说的清泰国之弥陀,西方净土的弥陀绝对是报身佛。善导大师更以酬行、酬愿二义来论述‘报’,并且以《大品般若》〈涅盘非化品〉的涅盘如化非化说,会通《观音授记经》的弥陀入灭说。即涅盘xing空如化,为新发意菩萨说非如化,是为了避免新发意菩萨产生惊怖。弥陀的入灭不入灭说同此。不入灭说如非化说,入灭说如如化说。如化不妨涅盘义,入灭说岂能害报之义。

〈十二光佛〉(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十二光佛,为赞叹阿弥陀佛光明德用的十二种称号。

即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语出《无量寿经》卷上。

依《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中之解释,佛光不能计数故名无量;无缘不照故名无边;无有人法能障故名无碍;非诸菩萨所及故名无对;光明自在而无更上者故名焰王;由佛无贪善根而现,亦能除众生贪浊之心故名清净;从佛无嗔善根而生,能除众生嗔恚戚心故名欢喜;光从佛无痴善根心起,复除众生无明品心故名智慧;佛之常光恒为照益故名不断;光非诸二乘等所测度故名难思;光亦非余乘等所堪说故名无称;佛光日夜恒照不同娑婆二曜故名超日月。

除上述十二光佛之通称外,其它译本及梵文在名称、数目上又有不同的说法。如《大阿弥陀经》卷上及《平等觉经》卷一中,仅有光明经叹语而不列佛名。《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中、《大宝积经》卷十七〈无量寿如来会〉、梵文《无量寿经》等,则各举十三光、十四光、二十光之名,明示佛光之德相。又,《大佛顶首楞严经》、《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中,则以十二光佛为十二如来之别号,然此均是由《无量寿经》而来的一种转说,属后世之思想。

〈阿弥陀三十七号〉(摘译自《佛教大辞汇》)

阿弥陀三十七号,指阿弥陀的三十七种德号。即无量光、真实明、无边光、平等觉、无碍光、难思议、无对光、毕竟依、光炎王、大应供、清净光、欢喜光、大安慰、智慧光、不断光、难思光、无称光、超日月光、无等等、广大会、大心海、无上尊、平等力、大心力、无称佛、婆伽婆、讲堂、清净大摄受、不可思议尊、道场树、真无量、清净乐、本愿功德聚、清净勋、功德藏、无极尊、南无不可思议光等三十七种。此系日僧亲鸾于《净土和赞》之初,依《赞阿弥陀偈》而列出者。其中,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光炎王、清净光、欢喜光、智慧光、不断光、难思光、无称光、超日月光等十二种德号,称为十二光,阿弥陀由于有此光明,故有此德号。

〈阿弥陀三尊〉阿弥陀三尊,指阿弥陀佛及其胁shi观世音及大势至。如《观无量寿经》说(大正12·342c)∶‘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shi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sè不得为比。’关于胁shi菩萨的方位,一般以观音在佛的左方,势至在佛的右方。但在梵文《法华经》〈普mén品〉的颂文中,观音在弥陀佛的右方或左方。《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卷中及《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说右方是观音,左方是势至。《大陀罗尼集经》卷二说佛的右方是十一面观音,左方是大势至。而《观无量寿经》及《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五说佛之左边有一大莲华,观音坐于其上,佛右边的莲华上坐大势至菩萨。这是因为观音为悲之代表,即下化众生之义,故置于左方;势至代表智,意为上求菩提,故安于右方。关于二胁shi的形像,观音的宝冠中有化佛,势至的宝冠中有宝瓶。自中古以来,一般是作观音两手持莲台,势至合掌。

〈阿弥陀大咒〉(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等)

阿弥陀大咒,指阿弥陀佛的陀罗尼(dh!i)。出自《无量寿仪轨》。也称为无量寿佛根本陀罗尼、阿弥陀如来根本陀罗尼或十甘lu咒。为真言宗三陀罗尼(阿弥陀大咒、宝箧印陀罗尼、尊胜陀罗尼)之一。兹列汉字音译的阿弥陀大咒于后

“曩谟、阿啰怛曩、怛罗夜耶、娜谟、阿哩野、弥多婆野、怛佗跢夜、阿啰喝帝、三藐三菩驮耶、怛尔也他、唵、阿蜜帝、阿蜜哩妒、纳婆吠、阿蜜多、三婆吠、阿蜜哩多、伽啰吠、阿蜜多、悉帝、阿蜜多、帝际、阿蜜多、尾讫磷帝、阿蜜多、尾伽磷多、弥宁、阿蜜多、哦哦曩、吉底伽龄、阿蜜多、懒弩、尾娑婆龄、萨啰佗、婆驮宁、萨、羯罗磨、讫礼舍、讫洒盈、迦龄婆婆诃。”

此咒之罗马字读音如次∶tnatrayayh!yithayatathtayhate%y%buddhayatadyath%!ite!itodbhave!ita-have!ithe!itasiddhe!i-tateje!itavihr!im%team%r!itavihr!im%tine!itirttie(?!itadum%dubhi-svarevarthdhanev-!ayan%e(?)

此咒自古即常被音译,如唐·不空译《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唐·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卷二、唐·菩提流志译《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唐·实叉难陀译《甘lu陀罗尼咒》、失译《阿弥陀佛说咒》等,亦皆载之。然其所载咒文长短不同。今所举之咒,中有十句阿蜜多!ta,意为甘lu),故称之为‘十甘lu真言’。依《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所载,诵此阿弥陀咒一遍,即灭十恶四重五无间,一切罪障皆悉消灭。若有苾刍苾刍尼犯根本罪,诵七遍已,即时得还戒品。诵满一万遍,则获得不废忘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显现于身中,皎洁圆明犹如净月,临命终时,见无量寿如来及无量俱胝菩萨众来迎,即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证菩萨位。

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十一章第一节(摘录)

从大本《阿弥陀经》来看,阿弥陀佛净土,在初期大乘的净土思想中,是富有特sè的。法藏比丘立二十四愿(或四十八愿),成立一完善的净土,作为救济众生,来生净土者修道的道场。在选择二百十亿国土,结成二十四愿以前,弥陀净土的根本特xing,早已在佛前表示出来,如《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说(大正12·300c)∶‘令我后作佛时,于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中最尊,智慧勇猛。头中光明,如佛光明所焰照无极。所居国土,自然七宝,极自软好。令我后作佛时,教授名字,皆闻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莫不闻知我名字者。诸无央数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诸来生我国者,悉皆令作菩萨、阿罗汉无央数,都胜诸佛国。’

经中所说的二十四愿,或四十八愿,都不外乎这一根本意愿的具体组合。阿弥陀佛的光明,胜过一切佛。佛的光明、名闻(称),为十方无数佛国所称誉,为十方诸天人民称叹,所以发愿往生∶这是第二十四愿。阿弥陀佛的特胜,从佛的光明、名闻而表达出来。佛的光明遍照,使一切众生的苦迫,得到解除,在释尊入胎、出胎、成佛的因缘中,部派佛教有不同程度的放光传说。阿弥陀净土,是重视光明的利益众生,而予以高度的赞扬。胜过一切佛,是阿弥陀佛的根本愿,所以第十七愿说∶‘令我dong视(天眼通)、彻听(天耳通)、飞行(神足通),十倍胜于诸佛。’十八愿说∶‘令我智慧说经行道,十倍于诸佛。’也许这过于特出,不大适合‘佛佛平等’的原则,所以这二愿,其他译本都删略了。根本意愿中的国土七宝所成,是第三愿,《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没有这一愿。在净土本愿思想的发展中,着重于来生净土者的功德。净土思想的重点,不止是理想的自然环境,而在乎净土中的德行与进修,圣贤间和平的向道。

阿弥陀佛是祝福的意思。这一句话是古印度的梵语,古印度话,它的意思,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光寿无量,是一句祝福的话,祝福你长寿,祝福你光明智慧。祝福的话,祝福里面含义就很深,深在什么地方呢?深在警觉、提醒你,我们人在这个世间一生,我们要求的光明、无量光、心地光明磊落、大公无si,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个意思重要,每听到这一句话,我们就要警觉自己。为什么呢?自己可以说在无量劫来,那么也没有许多人,不相信有前世,不相信有来生,咱们就算这一生,从你出生那一天起,不是光明的。我们放下自si自利,起心动念能为社会着想,为人民着想,为众生着想,为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心全力做出贡献服务,这个心地就是正大光明。阿弥陀佛这一句话里头含着这个深刻的意思、圆满的意思。我们自己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当然这里面包括健康长寿。从阿弥陀佛这一句话,字面上意思来看,阿弥陀佛是无量的意思,佛就是光寿的意思,无量包括一切的无量在其中。你所想到的,样样无量,所以就是很圆满,很具备的祝福的一句话,这是我们一见面、开口第一句话,阿弥陀佛,这一句话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心相应,为什么呢?一切众生所希求的,所以与一切众生心相。这里面决定没有mi信。世间所有的好话这一句都总结了,全部归纳了,所以是世间所有一切好话都在这一句当中,这一句就圆满了。我们懂得这个意思,称念阿弥陀佛,这个意思就更圆满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