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说了许多,又好像没说,因为这些多是汉朝文景中宗施政之法。</p>
第五伦欣然纳谏后,又摇头:“此皆汉时旧制,君山,汝说复古不妥,但在予看来,汝不过是从以尧舜之道为祖而述之,到了‘以文武之制为宪而章之’,如此而已!”</p>
“若予没猜错,南方的刘秀,想必也会以恢复文景宣帝之制,作为称帝施政之道。”</p>
桓谭对第五伦之言感到诧异。</p>
不然呢?</p>
先王难法,便法后王,他已经从从孔孟之学,过渡到了异端学说的荀子之学,再偏就成法家刑名之流,必须止步了。</p>
话虽如此,但桓谭心目中的“后王”,不就是汉家诸帝么?虽然相较于王莽更加现实,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复古?</p>
桓谭已经是世上最特立独行的儒者,依然有他的局限性啊。</p>
第五伦只摇头笑着,示意桓谭可以告退了。</p>
桓谭往殿外走了一半,却猛地回头,盯着第五伦,这个他当年以为是“乡里之士”的家伙。</p>
“难道除了法先王、法后王外,陛下,还有新的路么?”</p>
第五伦微微颔首。</p>
“是什么?”桓谭颇为激动,第五伦真是那个异数么?他朝第五伦作揖:“敢情陛下指教!”</p>
第五伦却三缄其口了,反而笑道:“我与那位‘新夸易帝’相反,他华言无实,我却先实而后华,此事言之过早,待予准备施行时,君山自知!”</p>
……</p>
桓谭去后,硕大的殿内又只剩下第五伦。</p>
“唉。”</p>
那种空寂之感又袭上心头,并非因为身为皇帝,高处不胜寒,而是思想上的寂寞。</p>
当今之世,第五伦能和王莽这个假穿越者产生一点点共鸣,因为王莽虽然找错了方向,但起码拥有理想。</p>
第五伦本以为与桓谭能够谈得来,但他还是小看时代的烙印了。</p>
桓谭以后会不会潜移默化发生转变,第五伦尚不知晓,但若知道第五伦打算做的事,恐怕依然会视为惊世骇俗之举,甚至觉得他比王莽还要疯狂!</p>
“我要改造三世说,彻底将今不如古的臆想,毁掉!”</p>
但这不能只靠辩经,不能靠只一道行政命令,若着迷于此,那他与王莽何异?</p>
得靠实实际际的改变,就像水力器械一座座立于河流周边,省时省力,最终让人习以为常,甚至开始寻求更便捷的生产方式;亦如纸张、雕版在长安慢慢取代简牍,让知识不再局限于五经,不再被少数士家学阀垄断。</p>
还得靠利用划时代的传播工具,培养一批如梁鸿那样的新儒,与旧儒慢慢竞争,最终完全取代他们。</p>
这是要花几十年,甚至一生才能完成的事。</p>
那样,第五伦的所思所想,才能散播于世,也才能真切地让世人相信一点:</p>
“三代不在过去。”</p>
“三代,在未来!”</p>
若找不对方向,如王莽般再努力,也是一场空。</p>
但在此之前,第五伦得先解决他的敌人们。</p>
重新回到地图前,硕大的天下,第五伦已占据近半,魏国的版图西起凉州河西四郡,东到幽州辽东半岛,整个北方都染上他的颜色。</p>
但整个南方,依然被大大小小的帝王割据,西南有公孙成家,东南有刘秀……第五伦已经将刘秀称帝后的政权,命名为“东汉”。</p>
第五伦依然视刘秀,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和障碍。</p>
第五伦很尊重这位对手,不吝给他极高的赞誉:“刘秀或许真能让天下回到文景、昭宣,让世人重享几十年安宁日子。”</p>
但依然逃不过历史的周期律,往后的很长日子,甚至还不如汉……</p>
当然,这铁律,第五伦自己的王朝也逃不脱。</p>
“但我,至少能带着天下,跳过几个循环,加速往前,多走几步!”</p>
所以,这不仅是王朝族姓之争,这亦是天下,未来走向何方之争!</p>
“公孙述也好,刘秀也罢,再英明睿智,仍不过是车轮上的条幅,随轮而动而不自知。”</p>
“但我……”</p>
第五伦发下了誓愿,他和王莽的出发点一致,但方向却截然相反,第五伦的目光,不会去看什么三代尧舜、汉文孝宣,永远只盯着他来的方向!</p>
目光炯炯。</p>
“我要指引这历史车轮,找准正确的方位,向前!”</p>
……</p>
PS:第三卷完。</p>
第四卷是正文最后一卷,不会太少,坑都会填完,也不会太多,讲到故事完整结束为止。</p>
时间线太长的后续内容,就放在第五卷的番外合集,番外应该还是免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