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第292章矛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2章矛盾(1 / 2)

 自从刘志挥军北上,将辽东、辽西和乌桓部落收入囊中,北匈奴便枕戈待旦,时刻防止他攻击。

但此后大汉却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反而开始努力经营这些地方,后来又出兵攻打乌孙国和大宛。

当时北匈奴便严阵以待,以为大汉会一鼓作气打过来。

这几年来,大汉就像悬在他们头顶上的一块巨石,一天不落下来,就每天都提心吊胆,饱受折磨。

不过,强大的外来威胁,也让北匈奴空前的团结起来,呼衍单于趁机统一了各个部落。

天天操练兵马,整个汗国的士气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当他得到消息,中原地带出现了大瘟疫,刘志此时自顾不暇,不由得喜出望外。

经过长老会的决议,一致认为不应该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大汉的武器再厉害,也不可能左右兼顾,到时候他粮草不济,自然就撑不下去了。

至于火器,北匈奴经过几年的演练,认为不适合近距离攻击,所以要破解这一点,就只有偷袭。

只要两军混淆在一起,火药的超强威力便不攻自破,发挥不了三成的作用。

于是,月黑风高之夜,北匈奴大军兵分两路,从辽西和乌孙两个方向,同时发起了偷袭。

由于没有准备,北匈奴首战告捷,在付出了不少的代价之后,将汉军的前沿阵地占领了。

乌孙那边的守将是奋威将军段颎,而辽西的主将则是伏波将军皇甫规,两人都不约而同地下达了暂时撤退的命令。

刘志曾经给过他们指示,遇到突然情况,一切以保存实力为主,战略性的撤退他绝不会怪罪。

所以,他们下达命令十分及时,也毫无心理负担,有个心胸开阔的帝王做后盾,打起仗来简直就是随心所欲,完全能够发挥出他们的天然优势。

一边将消息用最快的速度送回京城,一边组织人马准备反攻。

段颎及时通知了守在大宛的羽林军中郎将全旭,让他看紧了边境,防止康居国与北匈奴联合起来,趁机叩关。

除此之外,对于贵霜帝国和身毒,也要严加防范。

在未接到刘志的命令之前,全旭便暂时封锁了边境,并发出了通告,让商人们最好是走南线入境,北线的封锁解除遥遥无期。

凉州的守军也迅速向边境集结,北匈奴与大汉的边境线十分漫长,要想全面守住,难度非常的高。

辽西都护府如今的守将是镇东将军张奂,一得到消息就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他并没有派军去支援皇甫规,毕竟辽东、辽西和乌桓等地收复了没几年,虽然也迁入了一部分移民,但相对来说,数量非常的少。

所以他的首要任务就是看紧了鲜卑人,不让他们趁机作乱,与北匈奴里应外合。

由于刘志平日里就很重视边境军事,与军机府就开战问题演练过无数次。所以,根据种种突发情况,早就布置过宏观策略。

毕竟北方和西方的边境线太过漫长,这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又太慢,如果不能够及时应对,将会十分危险。

因此各位将军在指挥军队上,都有着高度的自主权,并不会畏首缩脚的。

等消息传到京师,战争都打响了有一段时间了,正如段颎的估计,康居国也悍然发兵,偷袭乌孙和大宛,看来两国私底下早已达成了同盟。

一时间京师震动,也因此许多人都对刘志全力救灾的行为,颇有微词,认为正是皇帝的高调行为,使得北匈奴的探子知道了消息,从而钻了空子。

还有人认为他把粮食都用于救灾,致使现在无力筹措军粮,给后期的战争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总之大部分人都对这场战争的结果持悲观态度,哪怕他们认为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大汉,可付出的代价肯定会非常高昂。

这也加深了朝廷内部的矛盾,军机府的武将一派,力主全面反攻,并认为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可以把北匈奴的问题彻底的解决掉。

可文臣们却不这样认为,但如今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刚刚开通的丝绸之路,也遭到了毁灭性的重创。

在中原疫情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开展一场大型的战争,实在是不明智的行为。

因此他们认为应该与北匈奴议和,等度过了眼前的难关,再与他们算账。

两方的观点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朝廷内外已经吵翻了天。

但刘志却并不着急,任凭他们争执不休,边境的局势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早已今非昔比。

几位将军也都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并且关于战略战术方面,也早已经进行了种种布局。

所以朝廷的争议丝毫也不会影响战事的发展,至于军粮,短时间内也不用担心。

去年刘志便未雨绸缪,秘密向天竺和身毒购进了大批的粮食,屯在了凉州和辽西。

根据保守的估计,至少能够撑上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他认为无论是解决国内的疫情,还是解决边境的争端,时间都足够了。

对于战争的胜负,他更加不担心,这几年来大汉的火药研发十分迅猛,已经能够制造出更加精巧的火药弹,而且数量十分庞大。

冷兵器和热兵器的对碰,其结果不言而喻。

对于他来说,现在最大的困难在于朝廷本身,尽管登基已经八年,表面上看起来,经过了重重改革。

整个朝廷架构似乎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实际上在某些方面依然换汤不换药,根本就没有撼动世家阶层在大汉的地位。

譬如土地政策,根本就不敢进行重新分配,只能说是投机取巧,世家的土地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

他唯一能起到缓和作用的,就是开辟了辽东的大片新土地,用来调剂国内土地矛盾。

在朝廷制度方面,尽管从三公九卿制改成了九品十八制,但人还是原来的那批人,并没有多少改变。

甚至他引以为傲的科举制度改革,也只能说是个半成品,为了不激化世家与皇家的矛盾,不但保留了征辟制度。

还在科举中留下了可以举荐的名额,还为世家在军队留下大量的空缺,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出仕。

唯一改变的就是这些名额的审查比以前更严格了些,杜绝那些不学无术的人混进朝廷。

没办法,由于长期以来中下层人员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中的人才十分稀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