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的朝廷,他迫于无奈,别无办法,只能够考量让江南督师吴宗达,转从海上运粮。
即使是海上运粮,也都有极大的危机,以前就是因为受到户部和整个运河集团的反对,始终没办法在太平的时候,从海路运粮,据说从海路运粮,风浪极大,风险极大,十不存一,如果朝廷坚决改进的话,还会闹出倭寇这等事情来,令海疆不靖,根本就不敢从海上运粮。
现在运河被切断,如果再从运河运粮过去,就相当于资敌,他们说什么也不敢再发放运粮船队往北方去了,所以朝廷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够叫吴宗达从海上运粮。
吴宗达他现在作为江南督师,是负责管理整个江南的军政事务,并且也都兼漕运,把以前朱大典的漕运总督的职位也都接管了过来,也顺理成章地接管其手下的十几万漕兵。
虽然说接管了这些漕兵和运粮船队,但是这些运粮船都是内河船,说白了就是平底船,根本就不敢走风高浪急的海边,用这些船来运粮,只怕没有运到北方,估计船本身就散架了。
所以他们的目光就放在了南方最大的海运集团,海上势力之王郑芝龙身上。
郑芝龙拥有南方最为强大的船队,他的船队可以远洋至南洋,远至泗水和吕宋等地,可以说运粮去北方易如翻掌。
最大的问题,就是郑芝龙他与刘家算是亲家,刘家起兵以后,郑芝龙他也都态度十分的坚决,一再的上书请求出兵攻打刘家,以证清白。
但是整个福建的官员,都说郑芝龙为人桀骜不驯,鹰顾狼盼,此人不可信也。
这么多人都认为郑芝龙不可信,这也就让吴宗达他为难了,吴宗达可是一个老官油子,他最明白一点,这就是官场之上是捧高踩低,这么多人都说郑芝龙不能用,如果自己坚持用,一旦出了什么问题,估计一生英名就会尽毁,所以他不敢冒这一个险。
但是吴宗达毕竟是一个有能耐的人,在江南也有很多大家族和大海商,他们也都大做海外的贸易,也都拥有远洋船队,如果委托他们把这些粮食运至北方,应该可行。
如果沿着传统的海海岸线走,肯定是不行的,他们可以考量走大海,绕过山东,然后走再从渤海进入天津港,这在地图上这是可行的,而且吴宗达他也在短期之内联系了一大群海商,这些人也都答应愿意为朝廷运粮,虽然开价比较高,但是这是他目前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
这些海商他们可是要价极高,相当于漕运的几倍,并且双方有约定,即使是遇到了风浪,他们也不会负责,如果是遇到了刘家军舰的拦截,他们也都不会抵抗,而是主动的投降,朝廷不能追责,并且还必须赔偿他们的损失。
看到了这样的契约,吴宗达他可是气坏了,但是他气坏也好,骂娘也好,这是他们唯一能找到愿意帮他们运传的人,如果不同意这些条件,根本就无人愿意为他们运粮。
吴宗达他知道现在的朝廷陷入了极大的危机之中,极度的缺粮,朝廷对自己也都非常的不满,非常的不爽,如果能够弄到一批粮食去,可以缓解这一种危机。
吴宗达他在别无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够选择这一种冒险而又坑爹的做法了,为了以策万全,吴宗达他可是亲自的接见了这几位大海商,他向对方晓以大义,并保证只要运粮成功,对方要钱给钱,要功名给功名,算是一个鱼跃龙门,一举翻身的大好机会。
他吴宗达现在也算是急了,只要能够把粮食运到北方,他愿意付出任何的代价。
但是他也太高看这些海商他们的品格,低看他们的贪婪了,这些海商个个背后都有巨大的利益集团,都有大家族和大官在背后撑腰,更重要的一点,他们是上一次蜉银子事件之中,损失最为惨重的一群人,惨重到他们几乎破产的地步,所以他们这些人现在是发了疯一样的搞钱。
好不容易有吴宗达这样一个冤大头,居然敢签这样的契约,他们还傻巴巴的把粮食运到北方去,这就是傻了。
如果他们拼老命把粮食运到北方去,可以赢得朝廷的赞赏,但是赞赏有什么用?他们有功名,就是没钱而已,如果他们硬是跟刘家作对,遇上了对方的舰队,说不定就会被对方击沉,被对方杀死,所以只有傻子才愿意为朝廷拼命。
吴忠达他可是筹到了五十万石的粮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的驶向了大海,准备通过大海,把粮食运到天津卫,吴宗达他在想,只要把这一批庞大的粮食运到天冿卫,就可以缓解京城的粮食危机,那时候就可以南北夹击,一举的灭掉了刘家这一个反贼,他吴宗达也算是功成名就,就可以光荣的退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