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明末之新帝国> 第909章震摄敌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09章震摄敌胆(2 / 2)

这样子,虽然是方便了对付蒙古人,也都令天下的赋税,非常艰难的送往这里,后来在疏通了运河以后,才得到了改善。

北直隶一地,所产的物资,是不能满足本地的需求,必须通过整个南方或者是天下的供奉,才可以满足京城和九边重镇的需求。

据说当年燕王朱棣造反成功以后,马上就把都城迁到了他的老巢,但是他的儿子朱高炽则是一个务实的人,因为这样子就令朝廷的开支大大的增加,所以他在位期间,就已经准备还都南京,至少在这里,可以轻易的获得全国钱粮的供应,就以本地一地的粮草,也都可以满足本地的需求,方便打持久战。

但是朱高炽死的早,他的儿子宣宗皇帝同样也都不长命,到了他们的孙子正统皇帝朱祁镇的时候,又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迁都之说更是无从说起,而且百年来,百姓和官员也都习惯视这里为最高的权力核心,神圣的地位不可动摇。

但是今时,可是不同往日了,大明失去了半壁江山,失去了所有的赋税重地,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京城和九边重镇,不可能获得来自南方的钱粮供应,没有了这些地方供应,又处于华夏军前锋直接的攻击之下,这样子何不迁都,以避兵锋?

既然现在的北京,已经如此的穷困,如此的内外交困,又面临着敌人的重兵围剿,何不迁都洛阳或者是西安这些千年古都,重振旗鼓以后,卷土重来?

对于迁都之说,崇祯皇帝拒绝了,崇祯皇帝说的很明白:“祖宗把首都定在了这里,这里就是大明帝国的首都,朕也都不会再退了。”他知道这一退,估计就永远都回不了京城了,也就永远的丢失了这一片地方了。

崇祯皇帝他说道:“现在国事艰难,万方多难,但是朕一定会死战到底,坚守不退,望众卿上下一心,对抗敌人,报效大明。”

天下毕竟还是老朱家的,朱家的皇帝拒绝了迁都,大臣们即使有再好的想法,这也不可能成行,大家只能够望援军能够及时抵达,打退敌人,保住大明的最后一座巨城。

随着华夏军的攻略,大明排名前几的几大巨城,一一的落入了华夏军之手,变成了敌人的地盘,京城成为了他们最后一座,人口百万级的城市,也就是最后的依靠了。

面对这样子的局面,皇帝别无选择,也只能够选择与他的内阁大臣,共商大计,希望能够想出一些好的办法来应付眼前的危局。

崇祯九年,温体仁内阁的几位成员,钱士升,四月免;张至发,六月晋礼部尚书,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林焊,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正月入,六月卒;黄士俊,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六月入,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孔贞运,晋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六月入,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贺逢圣,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六月入,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温体仁去职后,朝野震荡,周延儒接替,再任首辅,钱士升被免,林焊卒了以后,又加入了,刘宇亮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傅冠,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薛国观,晋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军机。

一眼看来,人才济济,个个来头不凡,他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说起治国救国的良策,也都是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但是到了现在这生死危急关头,个个都眉头紧皱,一言不发。

现在内阁之中,资格最老的自然就是张志发,此人早在崇祯五年就已经入阁,八年已经是那个次辅,位居温体仁之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常理来说,温体仁被干掉以后,就由他来接手,原版的历史就是如此,但是周延儒强势的空降,成为了首辅,他继续当他万年的次辅。

现在好了,堂堂大明帝国的首辅外出御敌,都让敌人给活抓了,张志发他就别无选择,成为了新一任的内阁首辅。

皇帝在听说周延儒被生擒活捉以后,没有犹豫,没有经过廷推,直接就任命张至发为内阁首辅,由他主持内阁的工作。

国不可以一日无君,内阁不可以一日无首辅,国事已经艰难至此,如果没有首辅主持工作,只会令他们的处境,更加的艰难。

张志发自从入阁以后,每时每刻都是想坐上这一个位置,看着这位置,他的口水都流出来了,眼睛中恨不得伸出手来。

但是此时此刻,皇帝力排众议,不经过廷推,直接就任命他为内阁首辅,这让他非常惶恐不安,下意识觉是不妥,马上就请辞。

张至发他可是知道,这时候选他去当内阁首辅,真心不是什么好主意,这位置也都不好坐,简直就是坐在火上烤,前二任首辅,温体仁和周延儒,那一个有好下场?压力巨大,内外交因,想全身而退都不行。

自己接手以后,国势日蹙,处境更加困难,只会比前二任更加难处理,也就更难搞,他马上道:“老臣年老体衰,精力不足,恐难孚圣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