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内斗</p>
又是一年花落去,崇贞二年的台湾一片腥风血雨,大明朝局则是风雨飘摇。又是一年中原大旱,陕西,河南,山东,北直隶颗粒无收,最恐怖是连福建都闹起了大范围旱灾,旱灾波及到福建一带表明大明王朝整个北方,都陷入旱灾减产甚至绝产的境地。算起来自天启二年到崇贞二年,遭灾最重的陕西大旱了三四年,颗粒无收。</p>
连续数年的旱灾导致粮价昂贵,陕西巡抚傅宗龙在信中叫苦,说蓝田,三原等地连续数年颗粒无收,饿死者无算,山西,河南等地的人贩子蜂拥而至,妇孺价格不及一斗米的三分之一,傅宗龙在陕西苦苦支撑,四处求援,然而崇贞二年的朝政风雨飘摇,东林党人正在忙在抢班夺权,哪顾的上陕西旱灾。</p>
马城自是念旧情的,派郑芝龙去广东,安南购粮支援陕西。郑芝龙经商的能力倒是一绝,居然从占城,安南买到了稻米,二十万石稻米从海上运到福建,再以开原铁骑押运至陕西,千里迢迢,缓解了傅宗龙燃眉之急。山西周氏,常氏也尽其所能自两湖购粮,各地商号里都堆满粮食,仍无法满足陕西,蒙古对粮食的巨大需求。</p>
傅宗龙在陕西只是勉强维持,马城心中苦涩终体会到治国的艰辛。大规模赈灾几百万张嘴,不是几个官员就能喂饱的,需要从天子到朝廷,内驽,户部,中官太监,各地官员全力施行,终归还是两个字,银子。皇上将内驽银子捂的死死的,抠门的很,山海关还有二十五大军要养活呢。</p>
户部没钱,动林内阁废了茶税,矿税,东南税,商税减到五十税一还拖欠,户部一下子少了每年两三百万两的商税,大明财政再次崩溃。这些天朝野清议沸沸扬扬,正在闹着取缔厂卫,五百士子又玩起了哭庙,赋闲在家,才刚到京师的东林党元老韩况还在孔庙露面了,安抚了哭庙的士子。</p>
马城也不是毫无政治经验的菜鸟了,一眼便看穿了这是东林党人,给德高望重的元老韩况造势呢。造势,自然是为了入阁,以韩大人的名望一入阁就得当首辅,如今的内阁首辅李标一声不吭,显然震不住朝野上下汹汹舆论。真如南居益所言,李标此人在东林党根底太浅,注定是个短命的首辅。</p>
韩况入阁已成定局,朝野清议,东林党举起大刀砍向厂卫。</p>
李标此人倒还有些才能,不肯发声便是不支持废厂卫,此时朝局仍可挽救,厂卫是什么,厂卫是天子家奴,大明立国二百四十余年也从未废过厂卫,废不废厂卫全凭天子一句话,如今朝局首辅李标顶着巨大的压力,并不赞成废厂卫,此时天子若能声援首辅,便可将舆论轻松压制下去。</p>
首辅李标面临的压力极大,但凡正常人也懂得大明朝政三方制衡的基本框架。内阁文臣,勋贵,厂卫内廷三方制衡,这是大明朝运做了两百多年的政治体系,自英宗土木堡之变后勋贵死伤殆尽,三根柱子支撑的大明短了一根柱子,变成两条腿走路还能维持,若是废了厂卫又瘸了一条腿,真的要变成瘸子了。</p>
李标不傻,东林党人不傻,东林党人只是彻底疯狂了。满朝文武谁都不是傻子,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却有一个真傻子皇上,十四岁的傻子崇贞皇帝。四五月间,陕西旱灾最严重的时候,十四岁的皇上下令废厂卫,废中官内廷,废税监废河工,废废废,朝野一片欢腾颂扬天子圣明,祸害大明二百年的东厂,锦衣卫毒瘤终于废除了。李标黯然下野回乡养老,东林党元老韩旷挟废厂卫之威,入阁为大明首辅。如此一来,朝廷六部,都察院,从山海关到两广福建尽在东林党掌握之中。</p>
崇贞皇帝诏曰,罢各边镇守,中官非奉命,不得出禁宫,边政由各地督抚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