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酒店后,张嵘先去了高天翔的房间一趟,问了下群演的情况。
明天要拍市集的群戏,需要几百号群众演员。
高天翔手里有很多群头的联系方式,联络群演的事儿自然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这段时间来,高天翔给张嵘帮了不少忙。
如果没有他在,张嵘可没这么多时间去参加颁奖礼,拍摄杂志封面。
而且他的导演水平的确不错,和张嵘的想法都能对得上。
张嵘交给他拍摄的戏份,他都能很好的完成,拍摄出的镜头也很符合张嵘的要求。
之前两人合作的时候,拍摄进度也非常喜人,这和两人对工作的理解以及思路的趋同性是有分不开的关系的。
因此,一段时间合作下来,张嵘也起了招揽的心思,想和他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最好是能招进公司。
毕竟自导自演还是很费时间和精力的,张嵘拍的时候就累得够呛,镜头前后来回跑。
他还是比较喜欢沉浸在表演里的纯粹感觉。
之前因为太忙,公司账上也没钱,再加上对高天翔的能力没有全面的了解,张嵘并没有和他提起过这件事。
不过这次账上多了四千万,张嵘的底气也足了些,便顺口探了下高天翔的口风。
高天翔并没有答应,毕竟如果他想要帮人打工,也有不少公司愿意要他,春夏秋冬的规模还是小了点。
不过这段时间以来,他在和张嵘的合作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
一开始他找张嵘发名片的时候,就是认为张嵘肯定会需要他。
因为他不相信张嵘这种小鲜肉出身的演员,能当得了导演。
他去看过那部,看到一半的时候,他就在心里确认,那部戏的导演一定不是张嵘,肯定另有其人。
那种教科书式一板一眼的镜头运用,干脆利索的叙事结构,肯定是科班出身的专业导演拍出来的作品,绝对不会是什么小鲜肉导演。
因此,他对张嵘的第一印象是不太好的。
他潜意识里就认为,张嵘的导演身份,只是他公司帮他营销的一种人设而已,那部戏肯定也是找人代拍出来的。
他之所以给张嵘发了名片,毛遂自荐,就是盯上了这部戏代拍导演的位子。
他不知道张嵘有没有找好代拍导演,但他有自信,如果找他来代拍,他肯定比任何代拍导演都拍得更好!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递了名片过后,一连好几天,他都没有接到张嵘的电话。
后来他打听了一下,这部已经开始拍摄了。
他有些失望,以为是张嵘已经找好了代拍导演,便放弃了这次机会,转而接了一个电视剧的代班。
可没几天,张嵘就给他打来了电话,想要邀请他代班。
他想也没想,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如果有选择,他还是想拍电影。
在他看来,一定是张嵘选的代班导演水平不够好,张嵘不满意,才找他来试试水的。
但他没想到,张嵘是真的有事儿,没时间,才请他来代班的。
他看了张嵘拍摄的镜头,分镜头手稿,还和剧组摄影师聊了聊,终于发现了一个让他难以置信的事实。
张嵘真的是这部戏的导演,而且那部也是他手把手,自导自演拍出来的。
剧组那个叫肖盟的摄影师就是的摄影师之一,全程跟组,可以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