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去北京参加17K年会,暂停更,估计是两天
——————
这是敌军研究出的了最好的应对办法吗?不是的。敌军依然在担心前路上的陷井,依然对前方的战事没有私毫把握,但现在的情况是:即使知道前路危险多多,他们还是不得不要以身犯险——因为第二波次的登陆部队马上就要到岸了
第一波登陆的敌军有三个营,一千一百多人。除了先期发动攻势的两个营外,还有一个营的人马守在港口和山梁处,负责防范守军可能会发起的偷袭,为后续登陆部队保住这个登陆点。现在,第二波次的登陆部队已然到来,刚才留守港口驻守的敌军余部便开始向先头部队追赶过来,并且逐步接管前队所“占领”的地盘,进一步扩大着占领区域的宽度。当然,这种动作的目的在于为第二波登陆的敌军腾空港口,同时避免登陆部队建制混乱。
马苏阿里的军规军纪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对畏缩不前者的处理尤是。
目前,虽然先头部队的两个营减员达三分之一以上,但他们所遇到的几道防御阵地并不够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指挥官减慢攻击速度,或停下来不发动新的攻击,那后续部队会很快和他们挤成一团。那个时候,不管是敌人突然发起进攻,还是后续部队的高阶军官在战场上对先头部队的军官执行军法,这对已经付出了很大代价的第一攻击集团都是很不利的。
因此,敌军先头部队的指挥官在经过了短时间的调整后,就做出了这个冒死突进的决定。只要守军没有足够的力量重创他们,或者真的出现一条足够强大的防线,那么这不到四百人的攻击集团的步伐就不能停下来。
虽然照明地雷早已经熄灭,但由于敌军现在和周吉平等人藏身的地方已经很是接近了,所以借着蒙胧的月光,周吉平还是很快的发现了敌军的战术调整。敌变,我也要变。通过电台,周吉平很快把自己的意图传达给了那一个排的野战连战士防御阵地。
敌军的三个前出搜索小队往前走了不远,就发现了第四道弃守防御阵地。双方已经经过了数次交手,敌军对守军的大致手段也有了些了解。在敌方军官看来,守军所选择的防御阵地和防御工事的修造,虽然看起来都很是规矩,但感觉却教科书化了一点,执行起来也显得很是僵化。
就拿防御阵地位置的选择来讲,守军必然会选择那种地势极佳的,卡位、射界清晰的高岗为主阵地设置防御阵地,然后再在侧翼选两处小山丘作为侧翼火力。虽然这样设置阵地并没有什么错,但这样防御阵地的突然性也就失去了。以至于现在守军可能会在哪里布防,进攻方一个普通的士兵都猜得出来——只要找那些高大全的地方就是了。
更何况,这样教科书式的阵地选择,也方便了进攻者。守军的射界清晰,又何偿不是进攻方一样占有的优势?到时候,迫击炮火箭弹一响,守在光秃秃的土丘上的守军所依仗的高度优势,在重武器面前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挨打。
人都是这样容易犯错误的,想当然的错误更是人人都会犯,敌军马上就要为他们的轻敌付出代价。
刚刚越过了第四道防线,按照以往的经验,下道防线必须距离前面一道防线有些距离才对。因此负责搜索的敌军草草察看过后,便小心的向下一道“防线”摸过去,可他们却没有发现,在他们刚刚走过的右翼,一道山坡上有几丛草在微微的颤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