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110
三个英国人与一个英国人外加一个西班牙人的战争,打得那叫一个昏天暗地。
老人一方有着人数优势,而萌新一方则有着语言优势——西班牙人的汉语更好,也就掌握了与宿管的交流权,自然也就掌握了情报上的主动权。
在了解过宿管对于他们这些外国人的态度之后,两个萌新就开始密谋复仇。
借着先手优势他们两个先“干掉”了脸上带疤肤色不匀的茶叶蛋,然后趁着白胖子和卤蛋两个人害怕宿管惩罚而畏手畏脚的功夫,给他们两个来了好几下狠的。
而后白胖子和卤蛋也被打出了火气开始奋力还击……
……然后那叫一个鼻血横飞。
打到最后反而是被打晕的茶叶蛋同学脸上最干净——除了后脑勺高高鼓起的包之外,再没别的伤痕了。
而另外四个哥们就惨烈许多,鼻青脸肿那都是标配,最惨的白胖子因为最遭人恨的缘故,牙齿都被打掉了两颗。
等到两边打出真火了准备下黑手的时候,宿管这才慢吞吞的带着卫兵将两边分开,然后二话不说分别关进了小黑屋。
肖恒得知此事过来看的时候,两边人都已经被关起来了。听了宿管的汇报之后,肖恒不由得哭笑不得……英国人这坑蒙拐骗还真是祖传的,居然连自己人都不放过。
不过这样也好,两边有了这份仇恨,反倒是更好控制了。
肖恒最后也没去见他们,吩咐宿管稍微管的紧一点之后就离开了。
接下来肖恒就将精力都放到了《东游记》上。
在与周旭庭讨论着修改了不少常识性的错误之后,又请来了黄世忠黄大人给文章做了个序,这逼格一下子就上来了。
之前周旭庭回来的时候,肖恒就有意识的宣传《东游记》的事,而这件事也终于是让死水一般的士林开始活跃起来。
自从蒙元南下开始,由于肖恒提早布置接连警告的关系,不少达官显贵都在蒙元南下之前就逃到四川了,而当临安被破时,满朝文武可以说有大半都跟风逃到了蜀地。
在这种情况下,小小一块蜀地可以说是聚集了整个南宋过半的文人墨客,如果赵朞回来的话当场就能重组出个新朝廷出来。
这些文人刚刚抵达四川的时候还算老实,而等秦府真正站稳脚跟之后这些人就开始想搞“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那一套。
在他们看来,这朝廷终究还是要靠他们这些读书人才能运转起来的,所以他们要求特权也是理所应当的。
最初肖恒对他们的态度比较放任,然后自然而然的就冒出来好多出头的疖子……等挤完这几个而疖子,整个士林终于安定了下来,不敢再要求什么东西了。
不过这些人仍然颇有身家,再加上本身的学识的关系,即便他们不再冒头也依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现在之所以蛰伏只是为了避开秦府的锋芒而韬光养晦罢了。
对于这些人,肖恒既没有利用起来,也没有残酷镇压,反而就这么晾着他们——只要他们不串联、不造反,秦府就不会对他们出手。
而这也渐渐成为了秦府与士林之为数不多的默契。
不过这并不代表肖恒就会对他们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了。
这些人有着巨大的声望、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财富,而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一时人杰……光是识字这一点就大有用处。
然而这些生于封建王朝,满脑子都是个人利益的文人士大夫与秦府的理念不合,绝对不能直接拿过来就用的……否则将来必然会出大问题。
可对这些人的筛选改造工作也是个难题,肖恒毕竟不能把所有人都抓起来关进看守所,然后强令他们学习秦府精神……
毕竟强扭的瓜不甜,而且副作用也大。
最好是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让这些文人墨客主动转变想法观念,最后再为肖恒所用。
这个问题看似很难,但实际执行起来却远没有想象中困难。
利用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周旭庭以及他所撰写的《东游记》就是肖恒跑出来的鱼饵。
士林中人为什么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入朝为官吗?当官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所有读书人的终极梦想——看看多少大诗人都因为当不上官而郁郁不得志就知道了。
而现在秦府与士林最大的矛盾就是秦府关闭了士林向上爬的道路。
不过科举这玩意肖恒是真的不准备开了,一方面是因为没多大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科举出来的官已经适应不了秦府的需求了。
在没有科举,上升无门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了一个士林中人似乎爬进了秦府的官僚体系内……甚至还有了“奉旨写书”这样的荣耀!如此大的新闻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士林才子们的目光,以至于尚未开印就已经有不少人跑到书局去打听了。
等到第一版5000册开始发售之后,不过是转瞬之间就销售一空!紧急加印的5000册也不过是一下午时间就被饥渴的文人们买光了!
天知道蜀地一共才有多少读书人?两批一万册加一块售卖时间也不过是一个上午加一个下午罢了!
肖恒怎么都没想到这个试着改变士林风向、推动白话文写作的《东游记》居然会如此抢手。
事实上士子们其实是最会揣摩上意的人了,之前是因为秦府没有透露出半点要重用读书人的意思,甚至还还多方面的打压,这才让整个士林变成了一潭死水。
而当肖恒稍微露出一点想要收编他们的意思之后,整个士林都为之沸腾了!所有人都想看看,周旭庭何德何能会获得如此荣耀,再看看他是如何讨得秦府高层欢心的。
至于《东游记》本身的内容,实际上却并非他们最关心的。
当第三批总共两万册投入市场之后,终于算是勉强满足了上进士子们的疯狂购买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