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安握着拉车挽马的系带,闭上眼睛,仔细的回忆了起来。
他想起了一件事,就是马匹的系架法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看起来,不过是系绳如何捆绑在挽马的身上,就好像人用带子拉车,纤夫用绳子拉船一样。
但是实际上,系驾法却是十分重要,正确的系驾法,可以更大限度使得挽马的拉力得到利用,而且也可以保护挽马。
古代欧(www.vkzw.com)洲虽然因为解决了四轮马车的转向问题,在这一方面稍微走到了前面,但因为增加了马车的载重能力。
但当时的西方人对于马匹系驾法却很落后,而且不科学,甚至会发生勒死马的情况。
西方古代车最开始的系驾法,就是从简单的以颈带将牲畜固定在车衡上。
牲畜拖拽车辆前进的时侯拉动颈带,牲畜的脖颈是的主要受力部位,因此这种系驾法被称之为“颈带式系驾法”。
这种系驾法并不科学,也并不先进,而且存在着一些十分明显的缺陷。
用挽马当作例子,由于颈带是直接系在挽马的颈部,挽马拉动车辆,颈带直接压迫挽马的的气管。
呼吸的气管被压迫,也导致马在奔驰过程中呼吸困难,不仅仅是会影响到马的奔跑速度、力量的发挥,更严重的是,这样甚至会导致战马的死亡。
两河流域车子采用的只用颈带的方式,古希腊及罗马共和国时代则是稍微先进一些,但是也是极为有限。
只是除了采用的在颈带外,又加入了腹带的方式,不过这样系驾时必须将马紧紧地缚在车衡上,而且颈带还是会压迫马的气管,造成挽马的死亡。
而中国采用的“轭靷式系驾法”就避免了这类问题的发生。
正是因为系驾法的落后,西方古代的战车,多是以远程为主,没有像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那般,存在能够近距离格斗,还有进行冲击的战车。
马匹的系架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轭靷式、胸带式、鞍套式。
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极为出名,有一张图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就是一辆四匹战马拉拽的铜车。
从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采取的是正是轭靷式,架在马肩上的轭受力。
始皇帝驾崩,天下大乱,秦国灭亡。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最后刘邦一统天下,建立汉朝。
而中国车制也开始发生了变革,先秦式的轭靷式系驾法被新的系驾法所取代。
也就是胸带式系驾法,胸带的出现使马的承力部位降到胸前,轭变成单纯的支点,只起到支撑衡和辕的作用。
我国汉代空心砖上绘出的马车采取的就是胸带式,胸和鬐甲受力,马车也从原本的单靷变成了双辕。
不过马车的系驾法在此时却开始停滞,没有再继续发展。
有证据表明的时代,一直要到元代,也就是大概十三世纪末,公元1200多年的时候。
那个时候出土的马车俑上,才出现鞍套式的系驾法。
鞍套式的系驾法,相比胸带式就要更为先进和科学,主要是马肩胛和背部受力。
许安扯了扯马车上的系带,果不其然正是胸带式的系驾法,东汉末年这个时候,胸带式的系驾法早就已经普及了开来。
鞍套式的系驾法刚好许安也知道,他虽然没有近距离的在现实见过四轮马车,还有鞍套式的系驾法是如何系上的。
但是在后世,电脑游戏倒是蛮多,刚好其中就有一款游戏,就是美国西部的题材,叫做荒野什么的,里面对于现实的东西十分的考究。
里面的交通工具,就是四轮马车,所以对于鞍套式的系驾法和四轮马车的大致构造,许安还是颇为清楚的,只是很多细节需要回忆一下。
“这是什么?”
许安弯下腰,检查马车的时候,发现在车底与车轴之间有一个奇怪的物件,他指着那物件问道。
“喔,这,这是‘伏兔’。”
许安问完话,过了一会,赶车的军卒才发现许安是在问他,也是弯下腰看着许安指的地方,跟许安解释道。
“‘伏兔’?”
“回大贤良师,这是马车上的物件,主要的作用就是让马车不至于很颠簸。”
许安抬起头,诧异的看了一眼那车夫,脱口而出:“减震?”
那车夫点了点头,随后突然想起了什么,向着里面指去。
“还有个物件,叫坐‘当兔’,就在两个伏兔的中央,也是可以减震。”
那车夫看到许安好像对于车驾的减震物件兴趣颇大,于是将一个和“伏兔”一样作用的物件说了出来。
许安现在倒是有些惊讶了,他一直以为古代好像都没有什么马车的减震措施,不然马车减震能做好,轿子基本也不太可能大规模的出现了,那些达官贵人自然都会去想着办法装饰自己的马车。
不过这倒是许安想差了,古代只是马车的减震效果不好,并非是没有减震。
“伏兔”的东西,就是连接车底与车轴之间的物件,也是马车的减震系统,因为其形状和趴着兔子非常的类似而得名,通常也被叫做“屐”。
伏兔上平下凹,正好能卡在车抽上,不仅仅是减震,还能起到稳固车轴的作用。
《车制图解》的解释,正是有这个纵向置于车轴上的装置,车辆在高速行进中,才能够保持车身的稳定。
《释名》里更形容这装置“似人屐也”。车辆上装上了“伏兔”,就好比人穿上鞋走路。
“当兔”,则是位于两个伏兔之间的,而“当兔”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当兔”是链接马车辀与车轴的物件,如果直接在辀中开洞,放入车轴的话,容易造成辀的磨损断裂,加个“当兔”,不仅能更加稳固,而且还能进一步起到减震的效果。
古代没有橡胶轮胎,但是为了减震,马车的车轮也有包皮革等,通过增加柔软度来增强缓冲,降低马车的颠簸程度。
《汉书》曾记载:为了让年龄大的人乘坐车辆,减少颠簸,以蒲裹轮,称为安车蒲轮。
车内采取其他措施来减少路上颠簸,会在车内安置一些软垫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