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南疆谜城> 第三百零六章 光阴轮回锁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六章 光阴轮回锁4(2 / 2)

中国的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

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

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概念,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汉朝初期,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司马迁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部历法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是之前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的依据范畴。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直到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历法中的基本元素是:“日、气、朔”。

我国从殷商时代起就采用干支纪日。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干支日名轮流循环使用。而“日”最早见于商代,远古时期没有&太阳&这个词,便用&日&来代替“太阳”这个词。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所以一个昼夜也称为&日&。

“气”是中国古历的阳历成分。从冬至点开始到下一个冬至点为一年。一年分成二十四个“气”,称为二十四节气。按时间等分的叫平气。按一年中太阳所走的路程等分的叫定气。从冬至开始,每隔一个气,如:大寒、雨水、春分……等都叫中气;其余十二个,如:小寒、立春、惊蛰……等都叫节气。

“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阴历成分,日月的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叫“朔”。月亮绕地球转动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它的速度变化的周期叫一个近点月。太阳周年运动的速度也是不均匀的,它的变化周期直到明末以前一直认为就是一个回归年。由于日、月运动都不均匀,所以每连续两次“朔”之间的时间也是不相等的。不过,经过长期观测统计,可以求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就称为一个“朔望月”。根据朔望月推算出来的朔,叫平朔。对平朔进行日、月运动不均匀性的改正,得到真实的“朔”,称为“定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