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他在京城门楼下弹琴,“观者如堵,马牛止听”,韩国人都被他琴艺征服了。韩王听闻聂政琴艺了得,便召唤他进宫演奏,聂政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将匕首藏于琴腹之内,等韩王和群臣听得如痴如醉之时,他猛然抽出匕首,刺死了韩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报仇夙愿,而后他怕别人查出自己的身份连累家人,便用匕首割面毁容而死。
朝庭为了找到刺客身后的指使者,便将聂政爆尸市井,并悬赏让人来提供刺客身份的线索,但却没有人认得毁容后的聂政。
聂政的姐姐听说之后,便料定此事是自己的弟弟所为,所以到现场去扶尸而哭,其他人都不解她的行为,她的姐姐解释说:“我的弟弟为报父仇而不惜舍身成仁,我怎么能因为自己的个人安危,而埋没了我弟弟的一世英名呢?说完便自刎而死!”这件惊心动魄而又催人泪下的故事记载于《史记刺客列传》。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传了下来,所以此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十大名曲之一。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为井里、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王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由于这首曲子意境太过于高远,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而且弹奏的难度也非常的大,所以世间一般的琴师根本就无法学习弹奏,更无法驾驭其中的意境,就算是强行学了之后,也是邯郸学步,只能是学个徒有其表,而不知其真正的内涵。再加上曲谱异常珍贵,一般人更是难得一见,只闻其名,不知其声,以至于后来弹奏此曲的人越来越少,几近绝迹。
魏晋时期的嵇康是音律大家,他对《广陵散》是推崇备至,他的弹奏能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觉得那个视死如归的聂政就在自己的眼前,成为了当时音乐界的一绝。
可惜嵇康自恃有才,性格孤傲,得罪了司马昭、钟会等权贵,被权贵迫害。在即将临刑之前,他还抱琴弹了一曲《广陵散》,只听得在场的所有人热血沸腾,而后又滴泪俱下。
一曲弹罢,嵇康却没有丝毫伤感,他觉得他已经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此身已经没有了遗憾,唯一让他感到叹惜的便是,以前有很多人想向他学习这曲《广陵散》,他都没有同意,今天自己将要死去,而这曲《广陵散》也将随自己而去,世间上再也听不到这样的鼓舞士气而又催人奋进的恢宏之音了。
而现当今存的《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里面,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傀曲》看作是异名同曲,但这曲谱与当时嵇康所弹奏的《广陵散》是否有不同之处,也无处考证了。
但今天在此听到殷天玄能弹奏《广陵散》,也着实是让人大吃一惊,特别是听到曲子中那无与论比的艺术感染力,大家才感觉到这《广陵散》确实是名不虚传。同时也只有殷天玄这样的音乐大家能够演奏出这样的意境,大家透过这琴音,仿佛能够清清楚楚地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画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跌宕、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作者舍身报仇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大家听李子木这么一说,再一听那铿锵而凄绝的琴声,便知道殷天玄意志已决,他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了,结局已经无法改变,当然其他人可能还不知道,他已经中了藏重勇夫的碎心散,栽到藏重勇夫的手里,而且藏重勇夫已经亲自大义来亲,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杀了,为的就是无牵无挂地与殷天玄展开决斗,所以他已经没有了生还的可能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