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的就是监制、制片沈林、宁昊。
徐争、黄博虽然还算熟悉的脸,但还没有证明过自己的市场号召力,你说《疯狂的石头》?
那部戏的主角是姜伍、刘华外加阿沈林,徐争、黄博都是配角。
当然啦,也不是一点优势没有,至少宣传、推广一点没少做。
比起同档期电影,《人在囧途》的推广营销真的很用心,该上的综艺一点没少上…
而且,徐争对《人在囧途》的质量还是蛮认可的。
所以,就更紧张了——你认可的东西没有拿到市场回馈,会让你对自己的审美充满怀疑。
……
黄博…
没啥特别感觉。
《老千》,他算男二号,拿了268亿,他已经是炙手可热的新生代喜剧演员了。
一堆剧本找上门。
对了,去年《老千》上映时候,他还有一部《大电影过百亿》同步上映,那电影票房是1200万,看着不高,但已经很不错了!
《人在囧途》只是他接拍的电影之一…
当然啦,他跟徐争、宁昊、沈林几个人关系不错,肯定希望《人在囧途》能大卖。
否则,也不会大年初一过来跑宣传。
毕竟是演员,心态稳一点,睡得很熟。
第二天醒来,下楼吃饭,看到徐争耷拉着眼皮,黑圆圈快到两张脸了,笑着道:“咋了?一晚没睡?”
“嗯。”
“研究出必胜的方式了嘛?”
“…没。”
“那放宽心态,电影一旦上映,演员、导演能做的其实很少,除了吆喝两声,还能干嘛?”
“我知道。”
说得轻巧,某些人连考个科目三都能紧张到发抖。
……
其实,而贺岁片的诞生,本身也足够具有春节档的氛围。
1981年港片喜剧《摩登保镖》于春节前在香港上映,成为历史上第一部被称为贺岁片的电影。
也从它开始,香港观众对贺岁片的概念就是轻松幽默的喜剧,并且一般于元旦后春节前上映,满足大家在节日里的欢庆氛围,这个概念后来也在95年被直接传入内地。
内地第一部贺岁片就是《红番区》!
当年卖了9500万人民币,不仅是1995年票房最高的华语电影,同时9500万元的票房成绩比第二名《阳光灿烂的日子》的5000万元高出近一倍。
然后,小钢炮挺身而出,《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三部电影,奠定了贺岁档不败的称号。
即便阿谋执导了《幸福时光》,也干不过冯裤子。
至于春节档…
贺岁档之所以会演变成为元旦前到春节后,和最初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有关。
元旦后到春节之间其实一直是一个电影院冷清的时期,毕竟所有人都忙着过年。
而贺岁档的“拜年”形式讨喜,有节日氛围,才开辟了这个市场。
但是电影拜年也始终是春节前,春节开始后中国人都忙着自己拜年,很难去关注电影,因此春节七天的票房也很难高起来…
如果再往前几年,影院在大年三十下午便会停业,大年初一是固定的休息日。
很少有市场企图心的电影会把按电影放在春节期间上映。
不过,去年的《霍元甲》开了先河——七天时间,《霍元甲》斩获8000万票房,傲视群雄。
证明了这个档期大有可为!
所以,今年才会有《门徒》、《双子神偷》、《心中有鬼》定档春节,包括《人在囧途》…
跟其它三部电影不一样,《人在囧途》主打院线路线,七天时间,全国四大票仓城市轮番飞…
效果嘛…
反正徐争、黄博抵达上海,正在酒店休息的时候,短信到达:首日7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