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长城以北,新修筑的堡垒中,隶属于并州都护府的戍卒们正在抓紧装卸各种军用物资,尽管帝国的正规军编制是三十支羽林军团,但是长城一线的戍卒极少有被编入羽林军团,因为两者的军饷待遇相差三倍以上,不过戍卒只需要守住他们所在的堡垒,比起时不时进入草原的羽林军团,要安全得多。
“动作快点。”看了眼天上毒辣的日头,负责整座堡垒军务的刘林(书友珏出演,对龙套有爱的朋友可去书评区报名。)朝手底下的士兵高声喊了起来,他是宗室旁系子弟出身,两年前从细柳营出来,便去了十二军团当了一名参谋,却没想到最后因为自己沉稳的性格被派来了这里当了名队率。
“大人。”望台上,负责放哨的戍卒忽然朝刘林大喊了起来,距离堡垒大约十里处的地方,扬起了大股烟尘,就像一团土黄色的云暴快速地逼近着。
抬起头,刘林也看到了那阵骑兵云,不由低声咒骂了一句,接着跑上了望台,同时让还在装卸物资的运输队伍连马带车全拉进了堡垒。
“一火到三火,全部上墙,四火做预备队,五火负责箭矢补给。”刘林快速地下达了命令,同时让人把护送运输队的骑兵军官给叫到了城墙上。
五年的时间里,帝国在原本的外长城一线以北的一些要地陆续修建了三百多处堡垒,依托长城进行补给,这也是近两年里鲜卑始终不敢大规模进攻的缘故。
负责护送运输队的骑兵军官是名入汉籍的南匈奴人,自从南匈奴最后地一万精锐骑兵经过整编训练后,便和幽州的乌丸骑兵一起被打散编入了并州到幽州的长城防线上。一般负责运送后勤补给,侦查的任务,只有最精锐的部队才被编入羽林军团的序列。
上了望台后,那名给自己取名叫南野的骑兵军官透过望远镜观察了一会逼近的骑兵部队后道,“是慕容家的骑兵队伍,人数大约在三千人。”他说话时,一脸咬牙切齿的愤恨表情,虽然南匈奴已经开始渐渐地融入了帝国,但他们仍旧忘不了鲜卑人曾经带给他们地耻辱。
“三千人。”刘林皱了皱眉,说起来他所在的这座堡垒修建不过半年时间。遇到最大的一次进攻也不过五百人而已,他倒是不担心堡垒的安全,只是摸不清鲜卑人地意图。
“南野,你派一伍人快马回报。”略做沉吟。刘林便做出了决断,他这里距离长城直线距离不到百里,换马全速报信的话,也就一个时辰的时间而已。
“是。”南野点了点头。直接下了望台,以堡垒里的军械和各项工事,鲜卑人再多来三千人,也休想轻易地打下来。
由于建宁以后。水泥地发明。和钢铁产量地大幅度提高。当帝国财政开始好转地时候。刘宏就开始在边境进行堡垒推进地策略。为此他还在北方特别开了几家钢铁和水泥工场。全部用于军事用途。而太学和原将作府地学者。技术官僚和工匠则研究出了混凝钢筋土结构。于是用了两年时间培训出一批合格地建筑工后。长城防线以北修建堡垒地速度呈现了爆发式地增长。不过其代价却是无数鲜卑。乌丸。南匈奴奴隶死于监工地皮鞭之下。
刘林所在地堡垒。是按照千人规模建造。因此运输车队地三百人队伍开入后。和他地人加起来也就六百人而已。按照目前堡内地补给。守个半年也不是问题。
很快。五名帝国骑兵便已一人三马。往长城而去。这几年里。这还是鲜卑人第一次超过千人以上规模地军事行动。不由得刘林不慎重。
堡垒地城墙上。一百五十名帝国戍卒。各自守住了自己地位置。他们平时地训练以射箭和近战刀术为主。基本上个个使用步弓和弩地准头都还不错。只要箭支充足。鲜卑人休想攻上来近战。
城墙上。看着越来越近地土黄色骑兵群。一百五十名帝国戍卒三人一组。开始为大黄参连弩上弦。这种可以装配三到五枚箭矢地强弩。在以前只有极少数地精锐部队使用。不过现在却作为制式武器配发。用于守城。
五十具大黄参连弩上满了箭矢。负责瞄准地士兵在带队军官地指挥下。开始一起调整望山上地刻度。大黄参连弩地最大射程是四百五十步。若是按照天子制定地军用距离单位。则是六百米。不过若是要保证其杀伤力。那么其射程应在三百步。也就是四百米内。和刘林一样是细柳营出身。负责指挥弩阵地副官心中默念着。接着看着一旁旋转地金乌(汉代地风速测量仪。)一边目测着逼近地鲜卑骑兵距离和速度。计算着最佳地射击时机。
终于当鲜卑骑兵跑进距离堡垒正前方三百五十步的距离时,刘林的副官确定了最后的望山刻度和方向,在大约三秒后,他下达了射击的的命令,于是五十具大黄参连弩的悬刀(扳机)被扣下,随着一阵咆哮的弓弦怒吼声,二百五十支箭矢离弦而出,在风中划出了一道道致命的弧线。
飞行数秒之后,这些带着巨大力量的箭矢在大约二百五十步的距离和鲜卑骑兵的前锋狠狠地撞在了一起,然后轻易地贯穿了他们身上的皮甲,连人带马一起钉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