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荣耀。利益。当这三者融合在一起以后。就足以让人们为之付出生命了。若不是刘宏下达了苛刻地标准。恐怕太学将为之一空。可即使如此。还是有近五百地太学生达到了帝国正规军士兵地标准。得到了随军出征地机会。而他们按照各自所学。被分开编组。至于那些纠集江湖游侠地世家子弟则只有小半通过。作为全军后勤补给地护卫队伍前往西域。
整个十月。雒阳城人们说得最多地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战争。在过去。帝国对外地战争似乎和普通人没有关系。但是现在自从有了报纸以后就完全两样了。虽然说一开始报纸只是给豪强和有钱地富人们看得。但是随着说人这个行当地兴起。越来越多不识字地人也能通过报纸知道国家发生地大事。而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地。虽然雒阳以外地地区。比如最偏远地交州要隔一个月才能通过驿站得到雒阳发行地报纸。可这丝毫抵挡不了那些地方豪强以及中小地主对国事地热衷。即使只是互相间地争论。也让他们觉得自己参与到了政治中去。
而这一次地西征。随着报纸。只是不到一个月时间。大半个帝国地百姓都知道那些西域番邦。或者说是家奴背叛了帝国。和那些鲜卑蛮夷一起。想要造大汉地反。
原来百姓们对于帝国地霸权倒是没有太大印象。可是自从建宁以后刘宏掀起了一股宣传国家主义地风气后。基本上现在只要是驿站能到达地地方。每个老百姓都知道。大汉周围地国家全是自个地家奴。只不过这些家奴全是些欠打地东西。
半个月后,当羽林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出发时,内阁省也出台了一项对帝国百姓来说并不是很陌生的政策:天子定下的公侯伯子男勋十八等爵位,并没规定只能靠军功获取,谁要是有闲钱,可以拿出来募捐给帝队,同样可以得到爵位和封地,只不过这爵位不像军功爵那样可以世袭,封地也在西域,当然这里面最大的利益早就被暗中瓜分了,可是对于帝国那些有些闲钱的中小豪强和地主来说,不过是花点钱买个爵位自然是求之不得,虽然说爵位改了以后,封地不免税,可是那多少也是个贵族,见官不用行礼,这人活着不就图个面子。
不过让豪强们失望的是,帝国对于募捐换取爵位一事,并不是很急迫,不但把募捐的钱财数目设得极高,而且封顶也就给你到一等子爵的爵位,另外还要看你在当地的声望如何,用那些负责审查的官吏的话来说,就是你以为有钱就能给爵位了,想都别想。
对于刘宏来说,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就是中产阶层,放在封建时代,那就是贵族,虽然说历史上世家门阀政治给人印象不好,不过那是士族从诞生之初就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汉末豪族政治崩溃以后,紧接着便是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才导致士族没有强大的约束力量,最终导致了门阀这一畸形制度,不过这并不意味其没有可取之处,而刘宏就打算为帝国培养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当然为了他们的虚荣心,得给他们冠以贵族的头衔。
于是先是从雒阳开始,接着司隶和中原地区,一些符合要求的豪强为帝国贡献了高达三十亿的军费物资,而帝国也多了近千位贵族,当然这些人的名声在当地并不算太坏,至少对于帝国的百姓们来说,他们是很容易满足的,所以这些平时会修桥补路或是偶尔赈济一下贫苦人家的豪强眨眼间就变成了高尚的贵族。
不过对于那些出钱的豪强来说,这只是一笔政治投资而已,同样他们也需要配得起他们财力的地位身份,而贵族这个头衔很是让他们动心,至于那和爵位一起的西域封地自然没被他们看在眼里,不过当雒阳派人在当地建立起类似专属于贵族的会盟时,他们才知道西域那块地方虽然说不适合大规模的移民,但是养活两三百万人是没有问题的,而且那边极其适宜种植棉花,当地特产的葡萄也可以用来酿酒,那些有了爵位的豪强们得到的那份皇宫内印发的那份有关西域的开发前景报告以后,才意识到自己得到了天大的好处,然后紧接着一笔笔的追加募捐开始了,对于这些中原地区的豪强来说,虽然帝国没有刻意控制土地兼并,但是一百多年下来,土地已经趋向于饱和,至于打那些自耕农的主意,除非他们自己嫌命长了想睡棺材,否则的话想都不用想,但是西域不同,那里可都是无主的土地。
刘宏可是从没有想过直接移民西域,以西域的绿洲地形,大庄园式的农业经济才适合当地的情况,反正帝国的豪强现在缺的就是投资项目,只要有利益,这些豪强会把西域当成自己的财产,只要经济起来,以后移民自然会方便许多。
所以这一次刘宏让内阁省效仿过去筹集军费的做法,实际上是为西域的开发募集资金,只不过这些资金一开始都会用于军事防御上,只有那些绿洲牢牢地被帝国控制,西域才能得到和平安稳的发展环境。毕竟刘宏虽然拥有庞大的财力,可是他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更何况帝国的豪强地主们不投资的习惯也要改变一下。另外他也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加强对帝国地方豪强地主的管理,那些得到爵位的地方豪强们并不知道,雒阳派来的帮助建立贵族联会的人全都是帝国密谍司出身,他们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服从于刘宏的领导,同时在本地的贵族间制造些摩擦矛盾,另外让这些新贵族顺带监督一下地方官吏,而不是互相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