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略有厚度,摸起来像是有两三页信纸似的,这让杨锐更有紧张的心情,因为他的论文也就好像是这么厚似的。
“要是被退稿了,我以后都不寄你们,咱可记着影响因子三四十的论文呢,那东西叫神文好不好?”杨锐对着空气来了一句,才开始拆信封。
真要是被退稿了,他也没处理去。人家期刊社退一封高中生写的专业论文,还需要理由吗?
“嘶”。
脆生生的信封被杨锐撕开了,手感还挺不错。
“怪不得那么多人交笔友,撕信封有爽。”杨锐胡思乱想着放松心情,然后抽出了里面的信纸,将之抖开了。
正文的字很大,是略有潦草的行书,全文手写,却是《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的编辑写给杨锐的信,开头就是“杨锐同学”四个字。
显然,看到一名高中生写了论文,该报的编辑也起了好奇。他既有询问的意思,也描述了论文送抵之后的流程,颇有介绍情况的意思。
期刊的编辑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但他们只做初审,也就是检查论文的类型方向是否符合本期刊的要求,是否达到论文的基本水平,至于论文究竟如何,够不够资格发表在该期刊上,其实是由他们选定的审稿人来决定的。
审稿人既有专家教授,也有曾经发表了论文的学者,国际准则是双向匿名,也就是审稿人和著作者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这种制度在0年后是通用模式了,可在80年代,许多专家都搞不明白,人家编辑好心好意的向一名高中生明,也确实有心了。
杨锐不由头,这可比他以后遇到的期刊社负责任多了。用不了多久,国内的期刊还要收上千元乃至数千元的版面费呢,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学校给发表了论文的教授讲师发奖金——如果不发奖金,就高校教师那工资,一个月发表两篇论文,怕是连吃饭的钱都剩不下了,高校可是靠着论文数量过活的。
手写信的最后,留下了编辑的电话,让杨锐有时间拨打过去,看的出来,这位绝对是好奇爆了。
也是,现在的高校里面,好多教师都不懂发表论文,杨锐一个高中生发表了,是新闻也不为过。
杨锐想了想,决定还是不去打这个电话了。
人家要好奇,就让他们好奇去,他现在想要的,也就是一张国内学术界的通行证罢了。
有了这封学报上的论文,他就算是发表过论文的民间人士了,总不至于再只有高中生的名头。
不过,杨锐还是急切的想要知道自己的论文发表的情况,无论发表了多少篇文章,这种激动的心情都是不会改变的。
“有随信寄来的包裹吗?”杨锐头伸到门房里,边问边找。
“今天就你这一封信。”门房的大爷接着八卦的问道:“是不是又发稿费?”
“这种还不知道有没有稿费呢,你,连个样书都不肯寄的。”杨锐埋怨了两句,去车棚取了自己的车子,直奔山下而去。
算算时间,也到《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的发刊日了。编辑的回信属于私信,和期刊统一的寄送没走一路也可以理解。
杨锐等不到样刊送来了,干脆决定到西堡肉联厂去找一份看看,这种国营的大厂每年都要预定的大量的报刊杂志,它有自己的脏器生化车间,免不了要买一堆的国内期刊。
8年的时候,许多后世出名的期刊尚未创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却是五十年代就有的老牌子,杨锐也在西堡肉联厂的阅读室看到过。
到了厂子,报了大舅的名字,杨锐就进了西堡肉联厂的地盘。
比起纺织厂之类的国企,肉联厂的待遇虽好,环境却是怎么都好不起来的。屠宰车间本身就是污染源,厂内还圈着上千只的活猪等待宰杀,各种气味混合,实在让人提不起停留的心情。
杨锐快步去到厂办的阅读室,还是着大舅的名头,好容易才拿到新一期的《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这是一本不满00页的期刊,封面是彩色的,打开以后,就见几页的广告,也都是彩色的。
和后世的广告不同,这时候的广告都很朴实,就是明自己厂有什么产品,然后欢迎全国各单位前来购买。
杨锐粗略的扫过,快速向后翻页。
差不多到了四分之三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重新测定辅酶q10的吸收系数》的标题列入杨锐眼中。
标题下方,是著作者信息:河东省西堡中学杨锐。
“总算是有资历了。”杨锐大松了一口气。
这样子,以后就算向国外期刊投稿,也不至于没有话的资格。
尽管论文是个很讲究内容的东西,可名头一样是不能少,尤其是一些比较牛的期刊,其初审编辑往往就具有很大的权力,拒绝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譬如“最近的文章太多”都能堂而皇之的列入其中。然而,被初审编辑直接拒绝,连送审机会都不给的,多数是在校学生和普通讲师,而在专业领域内有了名气的专家教授,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待遇。
事实上,到了大牛的程度,往往用几个时写一片文献综述,都可以很容易的发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