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潜出了竹楼,顿觉浑身轻松,惬意无比。擅自斩了达善是李潜的一块心病,现在,虽然他被柴绍好一通训斥,但他心里反而踏实了。因为柴绍已经将这事接过去,肯定会为他善后。</p>
虽然马三宝也为李潜遮掩了,但他与柴绍的份量却有天壤之别。从职务上来讲,柴绍是主将,马三宝是副将,主副有别;从地位上来讲,柴绍是皇亲国戚,马三宝只是家童出身,高下立判;从影响力上来讲,柴绍虽然在朝中并不出风头,但任何人都不敢轻视他。而马三宝在朝中却没多少影响力。而且,李潜还知道,柴绍与李世民的关系非常好。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平阳昭公主比李世民年长不少,小时候李世民是平阳昭公主看大的,两人的感情极为深厚。所以,因平阳昭公主的关系,李世民爱屋及乌,对柴绍也极为亲厚。只要能得到柴绍的赏识,那么日后李潜的前途就一片光明。</p>
目前来看,柴绍对李潜是非常赏识的,不仅为他遮掩了大错,还两次提拔他,并将亲兵营交给了李潜。李潜知道,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做好分内的差事,以后的前程一定不会比柴勇差,四品官职肯定是跑不掉了。</p>
</p>
心情大好的李潜快步回去,准备将他受到提拔的事告诉牛弼,分享下喜悦。谁知,李潜刚走到内宅门口,正巧碰到了马三宝。</p>
李潜见到马三宝,连忙上前躬身见礼。</p>
马三宝扶起他,笑问道:“李潜,看你面满春风的样子,是不是有什么喜事?”</p>
李潜略顿片刻,左右看看无人,便将事情一一低声说与马三宝听。李潜知道,此事马三宝也是当事人,即便他不说,柴绍也不会瞒他,因为柴绍还得让马三宝顶起斩杀名王的功劳呢。</p>
马三宝听了,微笑道:“李潜,你心里恨我吗?说实话,我不介意。”</p>
李潜一怔,诧异地道:“将军,这话从何说起?卑职和牛弼承蒙您赏识,选入军中,而后我等侥幸立下微末战功,才能有今天。若非您,我等只怕还在驿站里当驿卒呢。我等对您感激还来不及,怎么会恨您呢?”</p>
马三宝道:“你不恨我抢了你的功劳?斩杀吐谷浑名王,单这一个功劳就足以封爵了。加上其他功劳,国公再帮衬着,说不定你能一步封侯。”</p>
李潜这才明白,原来马三宝说的是这事啊。他连忙笑道:“将军这是怎么说呢?您和国公能不追究卑职的过错,卑职就已是万幸了。再说,卑职能斩杀达善,还不是凭着您的那张宝弓?您把宝弓赐给卑职,卑职就心满意足了,何况,您还赐给卑职一匹好马。卑职就是再不懂事,也知道好歹,卑职感谢您还来不及,怎会恨您?”</p>
马三宝点点头,笑道:“我果然没看错你。”此时的马三宝不再向往日对待亲信下属那般,反而透着亲切,说明他已经将转变了对李潜的态度,拿李潜当子侄看待。</p>
李潜也察觉到了马三宝语气神态的变化,立刻心中大喜。以前,马三宝再赏识他,可还是拿他当外人看待。现在,称呼一变,说明马三宝将他看作了晚辈,视若亲人,这关系可就密切多了。</p>
李潜刚想开口表示感激,却听到马三宝道:“在回来的路上,我便写信将情况告知了国公。适才,国公和我又谈了这个问题。国公和我都认为,你提拔的太快,迈的步子太大,肯定会遭人嫉妒。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若你年纪轻轻便封侯,对你绝不是好事。所以,国公决定先压一压你,让你能扎稳根基。”</p>
李潜听了更是感动不已。他没想到马三宝和柴绍会对他如此照顾。亲兵营校尉,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任何将领都不敢小瞧他。因为这个职务非柴绍的亲信不能担任。而且,亲兵们提拔的很快。李潜只要愿意,放低身段刻意结交,很快就能形成一帮关系密切的同僚组成的圈子。有了这个圈子,将对李潜日后的前途极为有利。</p>
其实李潜自己也觉得升迁的太快。他还没进军营几天便当了旅率,不到一个月便当了校尉。若柴绍真把斩杀达善的功劳放在他身上(其实这样做一点难度都没有。只要柴绍和马三宝不说,谁还会追究李潜擅自杀俘的事?)说不定真能封爵了。那样的话,不知有多少人会嫉妒他,也不知有多少人会拉拢他,更不知有多少会背地里算计他。那他将终日生活在勾心斗角之中,得步步小心,时刻提防,万一他有个不慎,将万劫不复,想得善终都难。</p>
柴绍和马三宝的安排虽然表面上看是打压了李潜,但这种打压是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若非他们将李潜视为自己人,他们岂会如此煞费周折安排这些?</p>
想明白这一点,李潜立刻跪谢道:“小子不才,蒙您和国公如此垂青,小子铭感五内,永世不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