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伯任的意思很简单,他就怕李恪是血气方刚之人,生怕意气用事,或者说不懂得隐忍。可李恪正是猜出了董伯任心里的这层顾虑,他才会这么肯定的答复董伯任。</p>
李恪自己也很清楚,自古只要是皇子娶了外族的女子,他就必须要支藩,要远离帝国的政治和权利中心,而皇帝会为了各方面因素的考虑,绝对不会将皇位传给这样一个儿子,至于所谓的各方面因素有很多,比如娶了外族女子之后跟外族之间的关系,中国可是有一句话说的好,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见对外族人的防范有多深,娶了外族的女子而且还有了子嗣,再血脉的纯正问题和种族等问题都难以让天下百姓接受,还有就是娶了外族女子,那跟外族之间的关系就说不清道面,历史汉人和其他外族是人之间是仇杀始终不断,甚至都结下了死仇,就像突厥也是一样,所以,百姓们会很在意这个问题,士族大家和文士们也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因此,李恪要是娶了阿史那云,不是说李世民断绝了他入住东宫的机会,而是天下百姓,士族大家和汉人本身的排外思想断绝了李恪的太子之路。</p>
所以,李恪见董伯任说自己能破这个局,他心里欣喜的同时急切目光炙热的盯着董伯任。</p>
殿下这才离开长安,你是势力会损失很大,而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会形成二虎相争的局面,而殿下等的就是他们两虎相争,两败俱伤的时候,你在黄雀之后,得渔翁之利。董伯任说道。</p>
李恪听董伯任这么说,不由的有点失望</p>
董伯任好像能看懂李恪是心思一般,对李恪微笑着说道,殿下,很多问题不能明言,只能意会,你该多看看史,特别的帝王的生怕传记。</p>
老师李恪眼中精光一闪,他好像明白了董伯任的意思。</p>
殿下,老臣身体不支,就先行离开了董伯任微微一笑,颤颤巍巍的离开了房。</p>
留下李恪陷入了震惊之中的李恪一个人在房</p>
不过李恪瞬间回过神来,他此时才觉得董伯任说的还真对,有些话确实只能意会不能明言</p>
董伯任离开房后,李恪又在房开始思考,他想通过董伯任点名的让他用局外人的身份分析一下当前的局势。</p>
李恪将自己放在了局外人的位置,当他在这个位置看待长安城最近所发生的问题的时候,他就一下子明白了谣言对他的影响有多大。</p>
大唐跟突厥是世仇,还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唐人扎在心底里的传统思想,是绝对不能够被清除的。历史因为五胡乱华,胡人差点杀光中原汉人,大唐距离五胡乱华也就几百年而已。从根本来说胡人和唐人之间仇恨是绝对不能轻易化解的干干净净,而在牵扯到帝王更替面,李恪要是娶了阿史那云就绝对失去了民心,即便是他能真善战。所以,长安城坊间谣传自己要娶阿史那云,这绝对是在向大唐的百姓造舆论,就是想毁伤李恪的声誉,在百姓的心中留下一点阴影,只要这个阴影存在,只要到时候稍微被人引导一下,那爆发出的效果就不一样。</p>
果然,李恪分析到这里的时候,就想到这样言论的长孙无忌的传播。</p>
那么经过这么一分析,李恪就清楚了第二条言论说他想借此入住东宫的传播者肯定的魏王李泰,他想借此机会给李承乾压力,想让李承乾对自己产生恐惧,从而阻止自己势力的再次壮大,说白了就是不想在这封赏中让自己占到太多的好处。</p>
厉害你们真厉害李恪喃喃自语道。</p>
确实,他现在还真的是第一次见识到这样借力打力的计谋,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给自己制造麻烦的阴谋。</p>
而且,他自己也很清楚,因为了有了谣言的先入为主,即便他娶了阿史那云,再有诸多的解释和弥补,长安百姓甚至大唐百姓都会在心里排斥他入住东宫。</p>
李恪可不敢疏忽百姓的力量,在经过十几年,多少大唐的人才会出自这些百姓之中呢要是让他们从小就有了先入为主的这层影响,那自己今后入主东宫或者登皇位会受到多大的阻力,那只要他自己清楚。</p>
</p>
只是,到现在他也觉得没办法,谣言止于智者,对于这类阴谋,他也只能听之任之。</p>
唯一欣慰的是,他清楚了谣言的目的,这就足够了</p>
今天确实状态不佳,这一章写的很痛苦个人觉得很凌乱大家勉强看看我会尽快调整好心态和状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