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还是不投降,这是一个问题。</p>
周行德心中微动,投降有投降的好处,首先可以暂时保住性命,徐为之图,大不了以后找机会逃回来中原就是了。</p>
可是,要想逃回来只怕没那么容易。</p>
据周行德所知道的,阿鲁台所率的鞑靼族以前也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所辖之地从东向西囊括嫩江至科尔沁之间的广大地域。</p>
可惜在明成祖连续不断的打击下,实力衰弱得厉害。在未来的十年之中,鞑靼人会被即将崛起的瓦剌人彻底取代,被驱除出蒙古草原,向西迁徙。</p>
宣德九年的时候,阿鲁台被瓦剌击败,身死族灭。</p>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鞑靼人就要变成丧家之犬在草原上四处逃窜。</p>
老子跟了他会有好日子过?</p>
最终的结果是随他一同完蛋。</p>
再说,帮着鞑靼人打汉人当带路党那是后世JY干的,我可是一个正宗的五毛,做出这种数典忘祖的脏事,就算是死了,也愧对先人。</p>
这事做不得。</p>
可是,如果不投降,立即就要死了。</p>
周行德心中乱成一团。</p>
……</p>
阿鲁台笑眯眯地看着周行德。</p>
身为北元太师,一辈子不知经历过多少风刀雪箭风云诡谲,周行德面上的表情如何瞒得过他。</p>
看得出来,这个使者虽然悍勇,可一站到自己面前眼珠子却滴溜溜转动,显是一个有心计的聪明人。</p>
这人只要一聪明就知道畏惧,只要心中惧怕,未必不能招揽到我鞑靼军帐下。</p>
这些年,鞑靼人屡屡败与明军之手,可说是被打得七零八落。除了明军实在强大之外,同他们缺少内应也有极大关系。</p>
以前入寇明朝边境,阿鲁台总是带着兵马瞎打一气,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没有捞到任何实惠。很多时候,他本来想攻下一个寨堡夺些钱粮,可一打才发现碰到一座戒备森严的军事堡垒,吃大亏不说,还一无所获。</p>
至于明朝边军如何部署,战事一启,军队如何调动,如何配合,更是一无所知。</p>
汉人的兵法上说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p>
如今,他阿鲁台是知己不知彼,长此以往,这仗也不用打了。</p>
以前,他也不是没想过抓几个俘虏,收买一些汉人。</p>
可问题是,鞑靼人在战场上鲜有斩获,偶尔抓到几个俘虏,都是最最低级的小卒,至于军官,那是想都别想。</p>
而明朝正处于国力最鼎盛时期,百姓、士绅以身为大明子民为荣,怎么可能将鞑靼胡虏放在眼里,接受他阿鲁台的收买?</p>
老实说周行德还是他这些年抓到的最大的官,且是明军参赞。这么一个深知明朝内情的人物,自然要好好笼络,留在身边听用才是。</p>
如果连叶天禹军的使者都招降了,对山冈上那队明军的打击肯定是致命的。</p>
一想到一旦周行德跪地投降,山上敌人一团混乱的情形,阿鲁台嘴角微微上翘:一举两得,果然好计。</p>
战场安静得很,看到周行德还皱着眉头思索,阿鲁台知道不能再耽搁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