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减,浪平,雨停,云散。漫长的阴雨天气终于有了结束的迹象。</p>
在天的边际,昏暗正在被光明的元素所取代;海的尽头,混沌已经初开。空气中那最后一丝沉闷,让人们回忆起了1918年春天的光景,那时候俄国已经退出战争,德军得以集中全力在西线发动猛烈攻击。在这最后的进攻高潮中,德军重创了英国第五集团军,歼灭大批法国军队,战争的局势一度让德国人看到了胜利的希望。</p>
可惜的是,在美军已经参战的情况下,协约国不论人员装备还是工业实力与军事资源,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困境中的同盟国——无能的奥匈帝国更是早早陷入崩溃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军的进攻成了病入膏肓者的回光返照,仅过了半年,战争便以德国及其盟友的失败落下帷幕。</p>
站在舰桥的露天观测台上,看着四周惨淡的景象,张海诺忽然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25年前的那个夏日,他拖着困顿的身躯走上“赛德利茨”的甲板时,看到也是处处狼藉的景象。时光如梭,25载岁月无可挽回的逝去了,当年的热血青年已经步入中年,但战场上的许多细节却似曾相识。扭曲的钢铁、焦黑的甲板还有暗色的血迹,这些都无不让人再一次感慨战争的残酷。</p>
当年的那种莫名惆怅,至今仍隐然于心,但这一次,张海诺至少可以为自己完完全全经历整场战斗而感到骄傲,更可况他所处的是梦寐以求的指挥官位置。在整场战斗中,他目睹了每一个战斗场面,决定着德国舰队的每一步动向,并用自己的能力扭转了强弱之势。</p>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也是伟大的,人类之所以对战争如此狂热,不正是内心底那种征服欲的真实体现吗?</p>
站在另一个角度,这场战斗给人们留下的则是无尽的品味。德国人对机械技术的追求,再次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前前后后被多达22枚大口径炮弹击中,让“俾斯麦”号在数据上已经超过了德皇时代被誉为“不沉之舰”的“塞德利茨”号,日德兰的奇迹穿越时空重现了!</p>
德国战舰的顽强生命力,就连对手也要赞叹不已,只是看着舰上破败变形的硕大炮塔,看着扭曲断裂的栏杆甲板,看着幸存的水兵们收拾残局,站在张海诺身边的高级军官们,脸上却难有胜利后的喜悦。这样的胜利,代价之高昂,令每一个身负重任的军人都感到沉重。与死神擦肩而过,绝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幸体会的——那些阵亡者,不论他们是在英勇的战斗中失去,还是在懦弱的恐惧中丧命,不论死得其所,还是非常无辜,都没有机会再看到今天的落日。</p>
对于生者来说,这场艰苦卓越的战役远没有结束。眼前,北逃的英国舰队,特别是两艘乔治五世级和三艘航空母舰,仍是德国海军破交战略的巨大绊脚石——设计用来执行袭击任务的德意志级装甲舰,原本拥有英国主力舰赶不上的航速和巡洋舰打不过的火力,但一艘状况良好的乔治五世级将是它们的噩梦;至于英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在地中海的数次海战中已经展现出了它们强大的攻击能力,塔兰托之役更是创造了一个足以改变战争进程的经典。</p>
在“沙恩霍斯特”号的带领下,德国舰队仍在追求最完满的胜利,人们怀着焦急的心情等待前方的消息,而一个真正的战略家,应该将眼光放到更加长远的地方。对于张海诺而言,东线战事开打前的奋力一击已经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效果,此战之后,英国海军将更加忌惮于德国舰队的威力,而且就区域的力量对比而言,英国海军在大西洋海域的实力被大为削弱了,除非他们持续从地中海以及形势日趋紧张的东南亚抽调舰只,否则,德国水面舰只和潜艇部队将继续对英伦三岛的海上生命线构成致命的封锁。可如果英国人从其他地区抽调大批兵力,势必造成那些趋于力量的失衡——意大利海军并没有完全丧失作战能力,德国空军的支援也将进一步改变地中海的形势,至于远东,日本人的野心昭然若示,英国人不会假装不见,只不过在本土与殖民地的利益之间,他们显然会将前者放在第一位。</p>
事情总有它的两面性,德国舰队把托维和英国本土舰队的两艘重要战舰送入海底,自己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在甲板以上的建筑和设备损毁率高达百分之六十、舰内灌入2600吨海水的情况下,“俾斯麦”号此时仍能以20节的航速向法国海岸行驶,自然是得益于德国船舶工程师们的卓越设计和舰员们在损管抢修方面的突出表现,可是,接下来等待这艘战舰的,必将是一段非常漫长的维修期。那也意味着德国海军将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看到自己的核心战列舰在海上叱咤风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