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第771章 西夏的精英大V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1章 西夏的精英大V们(1 / 2)

 在西夏前三排的眼睛里,高方平除了是一个传奇之外,还是一头游走在家门口草原上的饿狼传说,简直阴险狡诈到了极限。而现在他虽然走了,离开了大家的门前,但是刘光世部,却成为了守护高方平阵地和利益的狼崽子。

对此尤其不能接受的是李乾顺,总之就算这是战争博弈的最后结果,但有他们在西夏一天,李乾顺都觉得没办法真正安心的睡觉。

西夏现在的礼部侍郎、是个有志的年轻一代。这种时候他就喜欢陪着一言不发的夏王李乾顺发呆,什么也不说,当李乾顺需要茶的时候,他就急忙把精美的宋国产的红泥茶壶递给李乾顺。就像是宋国的那个梁师成伺候赵佶一样的周到。

与此同时,这个年轻侍郎的心理,也无时无刻不在从外交官的身份,思考着西夏的利益。现在他所能想到的最有效办法,还是通过外交层面、从辽国去入手。他也决定誓死为李乾顺想到一个有效的办法,让辽人也开始忌讳高方平,那么来自辽国的压力,兴许会让宋国的高方平走下神堂,退居二线。

这些,也会是我李贤耀的仕途开启。这便是这个年轻侍郎的真实想法。

然而现在李贤耀自己也在忧心忡忡之中,因为目下整个西夏朝廷都面临着高方平的强大经济腐蚀。

除了李乾顺入股的“大西北联合矿业局”这个诡异企业外,目下从“宋租界”、一直延续到西平府以北,都在波斯奸商关七、宋国奸商西门庆的牵头之下,进入了强投资模式,到处是市场,到处是可赚钱的空白领域。

目下仅仅凭借李乾顺和有志小年轻们的力量,很难顶住西夏买办们的发财大计。

愤青侍郎李贤耀已全然看清楚了那群换个国君照样赚钱富贵的买办嘴脸,所谓的有奶就是娘、目下忘记了耻辱,维护高方平在夏利益的最大群体不是宋军、不是关七西门庆,而是西夏自己的权贵前三排!

可惜在能量实力的面前,一切都是枉然的,爱国的宣传教育也是礼部侍郎李贤耀的责任,然而这份明白来的太迟了,面对利益的时候也太软弱。

宋国的驻军只是两万多精锐,然而高方平的战略灵魂却是“有钱又得民心者安天下”,现在高方平的在夏政策,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民心,给予了他们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享受着对于西夏人如同恩赐的薪水。

且宋军在保护那些工人的钱不被没收。

是的高方平实在太猥琐了,依托宋国驻军,正在“严正关注西夏人权状况”,妈的说的更真的似的,执行的比他宋国自己更严格,他宋国内部到处是不公平现象,他宋国才是绝对的大独裁。然而他猪肉平居然在西夏境内“解放人权、强势推广民主”。

靠。现在西夏人已经被忽悠疯了,就像暴发户才有钱的初期喜欢处处显摆财富那样的心态、现在西夏平民开口闭口就说“我有权xxx,有权nnn”,说的更真的似的。

在以往,西夏政权除了动用武力之外,还可以耍财政流氓手段,把西夏货币变的一文不值,让平民半身辛苦、却全部财富只能用来糊口,以便西夏可以集中全部国力资源在皇家使用。

但现在不行了,现在他们为高方平工作,工资以“宋刀”结算。用宋国的钱,现在可以在西夏买到近乎一切东西,包括兴庆府权贵自己都没有的东西,宋国钱那真正是硬如金刚的通货。

并且不是真金白银,而江南东路发行、大宋户部背书的纸币。如此还可以让大宋用纸张忽悠整个西夏、而他们不用为铜矿不足苦恼。

纸币的推广初期,李乾顺和愤青侍郎李贤耀是等着看好戏的,西夏人连自己国家的钱币都不信任,很多时候是以物换物的进行交易,他们根本没有商业概念,所以李乾顺觉得他们应该很难接受宋国朝廷的“纸张”。

无奈的还是在于,饿狼传说高方平太凶猛,看似他早在进兵西夏前,就犹如顶级棋手那样的决定了往后很多步战略。所以他进兵西夏后一改政策,别说屠城了,把西夏民众保护的比他宋人还好,不拿一针一线,进行了明码实价的交易制度,而不是比拳头大的丛林制度。

由此他高方平取得了西夏民望的第一桶金,在当时的宋军占领区、现在的宋租界内,有大把人信任高方平。于是他们获得了工作,接受了宋国纸币。

纸币的确没有价值,只是一个标的。但是当那群原本最困苦的底层民众,成功用纸币买到了独特又高端的进口货江州制造后,可以说西夏的经济防线就全然崩溃了,宋国纸币正式成为后世“美刀”一样的存在。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这些花花绿绿的纸张。

不止平民想要,其实西夏前三排的买办们,才是最想要“宋刀”的一群。他们比谁都最先看穿西夏废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群人才是最需要被保护的一群。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察哥亡老子们之心不死”。

是的察哥一直以来的策略、都倾向于洗牌保民生、杀权贵打土豪。在这样的担忧情绪下,对这些买办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持有宋国资产。也就是持有“宋刀”。

资产在西夏,形势一变分分钟就被察哥和谐了,无法带走,就算是勉强变现了,也无法带着庞大的金银车队,躲过西夏禁卫军的骑兵追击。那么,持有宋刀,又存在宋国钱庄之中,简直就是为西夏买办量身设计的跑路制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