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顾廷烨出来谢玉府后,那方向不是回府,而是去向皇宫了。
又几日,顾廷烨当廷替他几个与逆王牵连的顾家人求情,仗着自己的功劳,让新君勉强认了下来,然后直接罢朝了。
但事后又把顾廷烨拉到内书房,狠狠批评的一顿,而且这事迅速在朝外传开。
原来经常在顾府门口排队送礼的人家,立刻就消失了。
想这之前新君一直都是兢兢业业的,从未有此事,看来确实被顾廷烨给气到了。
顾廷烨这红人,可能要不红了。
这“窝里反”的事,可让太后的人开心坏了。
纷纷说,顾廷烨果然还是个浪荡子,想什么说什么,做事还和以前一样。
有一些时日,顾家大郎病逝,顾廷烨袭爵。
新君派出贴身内侍,给顾廷烨传来袭爵,和余嫣然的诰命夫人旨意。
才算好一些。
但“有心人”,确实发现原来围绕着顾廷烨的禹州系的人,好像少了很多。
这恩宠问题,一时也让人看不透。
太后趁机拉拢顾廷烨,顾廷烨好像也没有拒绝的意思。
入夏,继承爵位的顾廷烨开了合府宴,来往宾客很多。
因为是大宴,大家都说带着正室来的,谢玉自然也是带着赵盼儿参加了。
看着席间神态言辞越发骄纵,甚至是持宠而骄的顾廷烨。
谢玉明白,自己抄袭原著的计策果然被采纳了。
之后,顾廷烨开始不请假的状态下,经常缺席朝会。
果然更是骄纵了。
很快,朝中又掀起追封当今圣上生舒王的皇考风波。
这就是小宗继大宗的一种弊端,不过?比为政治手段,这其实这也是新君继位一段时间后,开始对朝局的一种试探。
顾廷烨自然是率先出头的,自然被生气的太后打了二十板子,退出了朝堂,回家养伤去了。
有些禹州过来的人,解决了麻烦。
感叹,随皇考一事,好不容易融合一些的新旧之臣,裂痕再起。
旧臣们不敢为难陛下,但利用禹州人不习汴京律法一事不少做文章。
有时你讲律法,人家给你讲人情,你讲人情,人家给你讲律法,总之,人家是把最终解释权要握在自己手中的。
古代判案,虽也讲究证据和证据链,但到底不现代社会,没有监控摄像头,人为的因素更大一些,主观因素也大一些。
判案只能能顺通证据链,又有证据,一般不用太换当事人意愿,就可以判案了。
当事人若不服气,是可以打服的,完全没有电视剧中演的那样,英明神武的判案推官,而是到处满口谎言的刁民。
深刻演示了,抗拒从严回家过年,坦白从宽牢底坐穿的事实。
于是,禹州系但凡有些错处,汴京老臣,就立刻一拥而上,狠狠攻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