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开国一百年了,真的从来没有几十个国家一起来朝拜的事情发生,特别是这中间还有许多国家的使者是漂洋过海不远千里而来的。光是南洋,就来了以三佛齐,爪哇两个大势力为主的近三十个国家。</p>
这当真让仁宗觉得很有面子,那样文官们也是一脸欣喜。就连汴京的那些普通居民都觉得腰杆子直了许多。这么多肤色不一样的人一起出现在汴京的街头,也算是一道异样的风景在显示大宋的富强了。</p>
为了把声势造的更大一些,仁宗决定,在赏灯之夜对这些番邦使者来个集体的接见,也让这些使者看看大宋最繁华的一面,以便彰显国威。</p>
这几天的时间范仲淹和夏竦一直在忙着这件事情,包拯也在紧张的布置着保卫工作,对于大臣们来说,这个事情上他们和仁宗是高度的统一,面子,一定要挣到面子才可以!</p>
“世美,算过没有,这一次有多少国家前来?”仁宗问陈元这话的时候,那笑容无法抹灭,作为一个皇上,作为一个想成为千古一帝的皇上,仁宗现在的感觉非常好。</p>
</p>
他正和陈元走在后宫的回廊上面,陈元就跟在他身后半步的位置,听了之后说道:“回万岁,一共五十八个番邦,从泉州传来消息,还有一些番邦因为路远,无法在春节前赶到了。”</p>
这个数字已经有很多人和仁宗说过很多遍,仁宗自己也在私下经常把那些翻过的国书拿过来数一数,念一念上面的名字。可以说他现在闭上也能说出那些番邦的名字,但是他总是喜欢别人再和他说一遍。</p>
每说一遍,他的脸上都又挂起一丝笑容来。</p>
陈元知道仁宗此刻非常激动,想来灯会那天五十多个番邦,加上大宋的那些藩属国,一起端着他们的贡品走过宋朝大街的时候,仁宗一定更有满足感。</p>
不过陈元并不满足,现在来的一些人还都是亚洲范围内的,大宋的脚步应该继续往前。更何况就算是亚洲,也还有一个可以挑战大宋的庞大的巨人还没有被打倒。</p>
“万岁,现在张匡正只跑了半年的时间,臣相信,等到明年的时候,一定会有更多的国家漂洋过海前来的。”</p>
仁宗的眼神放出一丝光芒,憧憬了一下:“朕没有想到,远洋居然有这样的效果,先给那张匡正记上一功,等他回来,朕会好好的褒奖他一番。世美,夏相国说,这一次我们对番邦的赏赐也不能显得小气了,朕打算按照他们供奉的物品价格,多倍返还,你以为如何?”</p>
陈元当然不会反对,大宋对这些藩属国很大度,这没有什么不对,只要没有大方到清朝的那个地步,只要财力允许可以这样大度就行。</p>
还有,仁宗对外大度,但是他自己确是一个很节俭的皇帝。</p>
他一生都没有吃过满汉全席,只有犒赏大臣或者军队的时候仁宗才奢侈一点,平曰里他和妃子吃饭一般不超过四个菜,而且两荤两素。留大臣吃饭的时候也是看人数而定。</p>
和清朝的皇帝即使国力已经不行了还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的修建什么避暑山庄颐和园相比,仁宗从自己身上省点钱放在国家的脸面上,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p>
陈元说道:“万岁英明,这样能彰显我大宋的气度。只是臣以为,除此之外,还当向他们在展示我大宋的军力和国力。”</p>
仁宗呵呵一笑:“看样子你是接受那个徐积的观念了,一面展示力量,一面怀柔,这办法确实不错,好吧,明天朕让宋广文彦博带他们去军营看看。”</p>
大宋的禁军有许多都已经开往边疆了,不过汴京的驻军始终保持在五万人的规模。这个规模在宋朝的战争中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那些小国来说,震慑的作用应该是能起到的。</p>
其实这些人已经被张匡正那个庞大的船队震慑了,若非如此,他们不会来的。</p>
“还有一件事情我拿不定主意,有个叫做细兰的王国,这一次是他们的公主来的。”</p>
陈元一听是公主亲自来的,马上来了精神:“公主?”</p>
仁宗点头:“朕一开始也觉得奇怪,后来才知道,他们这个国家在三佛齐的北面,距离朱罗国比较近。最近三佛齐和朱罗国时有摩擦发生,那细兰总共时有两万人口,夹在两个大国之间他们觉得自己的安全无法保障,请求做我们宋朝的藩属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