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五斗米教</p>
在孙夏的山寨内,出现了两个道士打扮的人。WWW.tsxsw.COM</p>
一个自然就是刚刚自封为“太平道”奋威大将军的黄巾军头领孙夏,另一个则是“五斗米教”的**师张隋,就是在舒县指点周瑜去寻小鱼儿的那个道士。</p>
东汉末年,在中国的土地上,流行着两个道教流派,一个是“太平道”,一个是“五斗米教”。</p>
“太平道”是由巨鹿人张角于汉灵帝建宁期间创立的,张角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宗教理想。</p>
“太平道”的主要经典是道人于吉所著《太平经》,它是以善道教化,符水治病为基础,十数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八州。</p>
“太平道”虽在黄巾起义后瓦解,但对后世仍有相当的影响。如太平道三十六方的术数观念,为后世道教所继承;后世道士持九节杖、着黄衣、戴黄冠,用符水、咒语等道术为人治病消灾等等,也都承袭“太平道”的规制。唐宋时期的“明教”更尊张角为其教主;清代中期川陕白莲教起义宣扬“黄天将死,苍天当生,大劫在迩,人民有难”的谶语,亦明显受“太平道”的影响。</p>
“五斗米教”又名“天师道”,由江苏丰县人张陵于汉顺帝汉安元年在巴蜀创立,因他为人治病,痊愈后病家要出五斗米,被称为“五斗米师”,他所创立的教派也被称为“五斗米教”,凡是加入该教的人需缴纳五斗米作为教费。</p>
张陵、张陵之子张衡、之孙张鲁,教内称“三师”,即“天师”张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经过“三张”祖孙三代的苦心经营,“五斗米教”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义、仪式与方术及其组织制度。到张鲁时,据汉中自立,将其统治区域设为二十四治,各治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行政、军事、宗教等事项,建立起政教合一政权,成为一方乐土。</p>
张鲁以《老子》为“五斗米教”主要经典,并为之作注,名曰《老子想尔注》,以阐述“五斗米教”教义思想。</p>
“五斗米教”的基本信仰是老子的“道”。它把老子的“道”人格化为有意志、能创生天地、主宰一切的至高无上的神,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其基本教义是通过守一、守道诫,达到长生不死。</p>
“太平道”创立的时间比“五斗米教”晚,但影响力大得多,教众遍及中原各地,而“五斗米教”主要在巴蜀地区发展,影响力较小,但却延续了很长时间。黄巾之乱后,“太平道”日渐消亡,教众也逐渐地融合入了“五斗米教”。</p>
作为“五斗米教”的**师,张隋最近几年一直在外云游,名为云游,实为收集情报,建立“五斗米教”在中原各地的秘密据点,秘密发展教众。而在“五斗米教”的根据地巴蜀一带,张衡、张修举兵起义后作战不力,已分散教众潜伏,等待时机以东山再起。</p>
对于张隋的到来,孙夏可以说是既欢迎又防备。作为同道中人,又都经历了失败,双方加强合作那自是一件好事。但双方的教义有所不同,今年来“五斗米教”的发展已远超“太平道”,这不能不让孙夏心中暗自防备,别让这张隋忽悠了自己的教众,都跟着他跑了,那自己这个“太平道”的奋威大将军还做个屁啊。</p>
听到张隋说官兵上山来是给自己“送礼”,孙夏微微冷笑,心道:“这牛鼻子道士恐是想看一番热闹啊,也罢,就二百个官兵,我今日就让他们有来无回!”</p>
孙夏瞟了张隋一眼,不慌不忙地将手里的贡香插到香坛里,然后对张隋说道:“张**师可知这些官兵的来历?”</p>
张隋一撸短须,呵呵笑道:“贫道哪里知晓?不过……这两年我经常在江南一带走动,倒是晓得这周边有个少年英雄,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家族实力强大,暗中募了不少兵马,只是还未听说他的私募兵马变成了朝廷军队呀。”</p>
孙夏小眼一眨,问道:“你说的那人,是不是周瑜?”</p>
“正是。看来大将军早已知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