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清的话说,格杀梁王给他们震慑不小,这些人是在“观望”,亦或是“各拥兵自固”,准备在看好了风向之后再有所行动。</p>
虽然前线大多是后党,亦有忠于皇帝的“忠义之士”,大家都不敢冒冒失失的先表态做那出头的椽子。</p>
</p>
后面的追兵忽然不再追赶,着实的叫李二放心不少。</p>
一路无话。</p>
宥州的城防和兵力比夏州要差的太多,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竟然能够成为嘉定军司的军镇之地。更为 惊奇的是李清能够调动的宥州军马不过六七千,就这么点人马竟然敢于“大兴勤王之师”,李二不得不佩服他的胆识。</p>
李二哪里知道,那李清本是西夏皇帝的亲党,受太后党排挤才是个小小的镇军使,要不然封个王爷也是不在话下的。</p>
“叫你们那个逃难的皇帝来见我,再商议商议诸般的事宜。”李二大剌剌的坐下,,舒展酸累的筋骨。</p>
“我皇金贵之躯,这个……还是大将军亲自前去拜见的好呐。”</p>
李二嘿嘿一笑:“他是夏皇,我为宋将,互不统属,说什么拜见不拜见的。眼下是你们的皇帝有求于我,自然是他来见我的,你说是也不是?”</p>
越是李清这般心机深沉之人,越是能够隐忍,一言不发的去叫西夏皇帝。</p>
“这便是西夏……夏国皇帝?”</p>
来者一袭斜襟的蓝边筒子袍,头上扎块子方巾,还不是特别寒冷的天气便披了外翻毛的银狐大氅。眉毛弯弯,眼角细细,若不是脸面上满是愁苦之色,分明就是个眉清目秀的俊俏少年。李二看这少年和自己差不多的年纪,从这少年身上看不出丝毫的天皇贵胄的威严,反而有几分书卷之气。</p>
“朕便是大夏国君的,大宋将军远道而来,以为朕之奥援朕心甚慰。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那少年开始子曰诗云的掉书包。</p>
“好了好了,咱们现说正事紧要。”要不是李二及时把这书呆子皇帝的话头打断,只怕他真的便要把通篇的论语诵将出来。</p>
李清也是满头大汗:“圣上勤修儒礼是不错的,眼下还是先说说如何的推翻梁党恢复宗庙社稷吧。”</p>
西夏皇帝神色黯然:“母子相煎,人间惨剧,自太后持政以来,国政不修,朝纲不理,荒降声色犬马之事。宗庙社稷所关,治乱天下所系,非同小可,朕岂得坐视?屡屡劝慰太后……”</p>
一听这少年皇帝又来掉书包,李二立即头大,干系到皇权的大问题,你权几句有个屁用:“你怎不发动宫廷政变?将太后囚禁起来再……”</p>
“社稷虽重,母亦是亲,我怎能行此不孝之事……”</p>
李二真的是无语了,这样的皇帝也太迂腐的过了头。</p>
李清想了半天才说:“太后终是女流,自当整饰宫闱,侍奉巾栉,却是大肆屠戮忠良,任用梁姓,分明就是要毁我李氏宗庙,是可忍孰不可忍……”</p>
“行了,行了,”李二可没有心思听他们君臣在这里慷慨激昂,直奔主题的说道:“你们还是先说说条件吧,我大宋若是助你恢复朝纲,夺回皇权,那个酬劳……”</p>
不等李清说话,西夏少年皇帝便道:“朕方才听李大人说过的,将军是当世无双的大儒,又是勇猛无匹的猛士,圣人云: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圣人又云君子言义,小人言利;圣人还云……”</p>
“罢了,罢了,你就不要什么圣人云了,你想说甚么话儿就直接说吧,老是这么云来云去我便真的要晕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