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忠恍然的点点头,这倒也是一种不错的策略,其实换种说法就是投石问路。</p>
面对这样前所未有的事情,谁也不知道京城那边会有什么反应;况且方应物大半年不在京师,不很清楚最近的风头动向。</p>
所以方应物打算先简简单单的报一次死讯,别的什么也不多说,借此看看京城方面到底如何反应。</p>
然后再根据京城方面的动静,有目的性的斟酌自己的措词,再上报一次“详情”。</p>
从姑苏驿回了公馆,方应物再次提笔写了一封奏疏,除去修饰性的前缀后缀外,主要内容只写了一句话,“钦差采办太监王敬自尽身亡”。</p>
吕太监也觉得这个法子稳妥,回去后写密报给东厂衙门,也只简单写了“王敬自尽、详情待查”。</p>
却说在数千里之外的京城,因为临近年底,节日的气氛渐渐地浓厚起来。</p>
朝廷诸君以及衙门中人也都习惯性的放松下来,虽然距离假期还有大概一个月,但不妨碍他们享受这一年到头最轻松的时间段。</p>
虽然去年出了大问题,导致朝廷诸君的春节根本就没有过好,但总不会年年都有天变罢?</p>
正在此时,赶赴江南督粮的钦差方应物的奏疏送到了朝廷,带来了“增收百万”这种喜讯,更是为年底添加了几分欢快吉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广而传之的好消息,至少明年朝廷官员的足额俸禄有着落了。</p>
在方应物的奏疏里,还激烈的弹劾了一番采办太监王敬,这也很正常。</p>
谁都知道采办太监到了地方必然如狼似虎,方应物这种清流遇上了,不猛烈弹劾才叫奇怪。</p>
不过才隔了一天,又有江南督粮钦差方应物的奏疏到了,本来夹杂在一堆奏疏里并不起眼,但内容确实在劲爆——钦差采办太监王敬投缳自尽了!</p>
亲眼看到奏疏,通政司官员懵了;消息传出去,六部科道懵了;奏疏送到宫中,阁老、司礼监太监懵了。</p>
这是大明朝从来未有之稀罕事,众人都懵的不知道该有什么反应才对。</p>
一个钦差太监,在地方上几乎是完全不受制约的,说是为所欲为也不为过,怎么会抑郁到自杀?就算办差不顺利,也不至于如此轻生,必然有什么另外的缘故。</p>
如果单纯只有这么一封报告王敬自缢的奏疏,众人也许不会联想太多。</p>
但是前一天钦差大臣方应物刚刚猛烈抨击过王敬,隔了一天王敬便上吊自杀。要说其中没有因果联系,只有三岁小孩子才会信......</p>
难道说,方应物能强到逼得钦差太监走投无路不想活了?这个猜测实在匪夷所思,如果主角换成别人,主流舆情不一定相信。</p>
但若是方应物,很多人就有点信了,那可是嫉恶如仇、手段强硬的方青天。</p>
所以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信不信由你,肯定是方应物干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