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梁启超、陈寅恪和何炳松
我要拍《七武士》,栗原喜三郎要拍《葵》,虽然我现在不知道他的具体的剧本内容,但是如果他要把镜头对准德川家康的话,那肯定就是个大场面的电影了,毕竟不可能拍摄德川家康这个老乌龟的后宫生活吧,尽管他七十多岁,快到七十的时候还能生孩子。
“你们想一想,这一次慕白和栗原喜三郎反过来了,怎么就不奇怪了。”郑正秋直乐:“按理说,咱们中国不管是历史还是战争,尤其是战争规模,远远比日本的要大,大场面,是咱们的专利,而日本的武士电影,绝大多数都是拍的是普通武士的个人生活,jī零狗碎的,如果是慕白拍摄大场面电影,栗原喜三郎还是拍摄他们日本人独有的东西,一点都不奇怪,现在好了,慕白拍摄小场面的小故事,他栗原喜三郎倒要干一番大事业了。呵呵,我看呀,这场比赛,咱们赢定了。”
“哦,那里赢定了?”看着郑正秋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我觉得好笑。
栗原喜三郎虽然不是电影大师,但是也是在日本电影史上留了名的人物,能耐是有的,谁都不能说他的电影就拍不好。虽然历史上,我并没有听说过日本电影当中有一部《葵》的电影,但是并不代表这部电影就可能不精彩。而如今让我为一担心的是,《七武士》虽然厉害,但是那可是黑泽明后来的作品,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审美标准,天知道这个年代的人喜不喜欢《七武士》。
“剧本咱们就不说了,大家都看过了,慕白的这个剧本,这个故事,那是绝对的精彩。咱们但就从个人能力上说。慕白擅长场面调度,大场面的戏,都拍得很好,不管是《北洋水师》还是《辛亥革命》千军万马也能应付自如,现在拍个小场面的,自然是绰绰有余,而反观栗原喜三郎,这家伙我回去就研究了,他拍得那些武士电影,都是小题材,的确,有些水平的,但是如此宏大的电影他是第一次,也就是说,他这一次是拍他不擅长的东西,两者对比,不难得出结论。”郑正秋的分析,让众人连连点头。
“那也不一定,我之前不也是没有拍过大场面的么。呵呵,既然田中义久代表的日本政fǔ能够把栗原喜三郎推出来和我比赛,还是证明栗原喜三郎具有这个实力的,咱们呀,别这么骄傲。”我笑了笑,转脸对史量才道:“老史,帮我个忙。”
“什么事,你尽管吩咐。”史量才很够义气。
“这剧本我算是写出来了,以战国时代为背景的。虽然具体的历史背景很模糊,但是怎么着也得按照历史上的来。故事我搞定了,但是历史考据我就不行了,比如当时的服装,道具之类的,这东西我是个外行。既然这电影拍出来要走国际化的路线,一方面咱们不能出现任何的硬伤,这样会让人笑话的,另外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给表现出来,可以说,这是整部电影的亮点之一。”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让我找几个历史学家来,给你当顾问。”史量才一点就透。
“正是。一定要专业的!”我加重语气。
“放心吧,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就容易了,上海有的是人才。交给我了。”史量才拍了拍胸脯。
接下来,我坐下身修改剧本,这帮人也各自忙乎去了。
到了晚上,史量才来了,不单单来了,还带了几个我或者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
“慕白,你交代的任务我算是完成了,这几位我都给你请来了。”史量才指了指身后的几位。
其中的一个,我是认识的,也是和我有了交情的,梁启超。老头子一身的长衫,面带微笑。
后面的几个,我就陌生了。
寒暄了一通,坐了下来,史量才一一介绍。
“这位,是陈寅恪陈先生,刚刚从国外回来。”史量才介绍的第一个人,就让我大跌眼镜了。
陈寅恪!?那位堪称一代奇才的历史大家?!
现在的他,三十出头,十分瘦削,带着一个圆圆的眼睛,穿着长衫,很是儒雅。
“这位,是何炳松何先生,他最擅长的就是战国秦汉的历史。”史量才继续介绍。
何炳松,这个人我是晓得的,被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大家之一,更为难得的是,他学贯中西,乃是历史学界的一代宗师,现在的他,还不到三十岁,可谓风华正茂。
看着眼前的这三个人,我算是放心了。我不知道史量才是怎么把他们三个找过来的,但是他们三个人当中,任何一个人过来给我当历史顾问,都绰绰有余了。
“慕白呀,你的事情,大家都听说了,虽说是电影比赛,但是也关乎我华夏的尊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一次,我们几个人更你当个下手,参谋参谋,呵呵,老了老了,也没有什么别的用处了。”头发花白的梁启超,笑道。
“梁老,你这不是埋汰我嘛。”我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