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第506章 根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6章 根本(1 / 2)

 已拟定升任为江淮转运使的程煊,回程之后并没有食言,随着淮上新一轮攻势的展开,就像是同步呼应式的从海路装船,一波又一波送来的军淄日用,很快让海洲的港城到再益都沿途的仓禀,再次变得充实起来。

因此,随着春暖花开,而逐步放宽的配给和管制,也让治下人口苍白萧索的脸色,变得有些生动鲜活起来。

虽然在军管之下,尚未放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但是一些城内的早市,城郊和路口的小市、野市,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慢慢冒了出来,

前方正在进行厚重方兴未艾的武装扫荡,我却正在巡视各地春季开耕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恢复的矿冶和新设的工坊。

光是这几天,我就走访了从青州的益都到沂州的临沂等三处城邑,查看了至少五处的大型劳役营地和工矿区。

正所谓军无粮则乱,民无粮则散。粮食安全问题,在历朝历代乃至高度现代化的后世政府,也依旧(www.hao8.net)是十分重视的根本国策之一。

而我们虽然占了这么一片地盘,目前却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粮食自持能力,只能暂时靠海路输送供给。

而江宁行在对于我这里,有求必应式的慷慨与大度,始终是有时限和最终尺度,并不是一种可以继续维持下去的常态。

从长期看,江宁行在所能够提供给我们的,最多只是开列出来的军额所需部分。至于治下人口的消耗,就可以说是就一直处在坐吃山空的负增长状态。

因此,无论是从自身安全和稳定的长久打算,我们都迫切的需要就地推行屯田,以在年内行成足够规模的粮食自给能力,才是长治久安的发展大计。

好在虽然我如今治下的地方凋敝的很,经过了北地的连年大旱与饥荒,丧乱与战火之后,无论是在城邑附近,还是在道路两旁,乃至偏远山村,有的是大片的无主之地,直接插上相应界标就可以圈占下来,然后安排进驻进行集体开发和屯垦。

而原本在本军的编管之下,干了一个冬天工程项目的那些人口,也可以比较方便的按照所在营团的建制,就近转换成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力。

在可以后方预期的支援下,种子农具乃至畜力,都已经不是在成为问题,因此,各地的准备情况,还算差强人意。只要待到合适的节气,就可以开始全面的农业生产。

现如今负责这方面的事务,乃是新上任的营田常役判官虞允文,自从被从官面上免除了相应了追责之后,他就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干劲和勤勉。

甚至带人深入到田间地头里去,或是呆在编管劳役的大营里,好几天不见人影。

而作为与之对应的政务官,还有蔡元长和赵鼎为首一批新进,有了官面上正式追认的名分和权柄之后,他们这些文佐人员也随之水涨船高。

像蔡元长,已经被授为镇抚府下的括户推官,负责清查治下的散逃户与隐田诸事;赵鼎则就任为色役使,专掌治下山泽田土产出,并担负起州县徭役人口的摸底和估算。

这也算是某种初步成型的政务架构上,三驾马车的雏形。

有了初步的后勤保障之后,我所考虑的重点,就转移到了军械装备,在本地的初步修造能力上来。

毕竟我这是一只火器为主的部队,某种程度上可是比其他传统军队,更依仗后勤保障和后方生产能力。在泗州之战的前后,获得了大量俘虏之后,矿山里所需的繁重劳力紧张的状况,也得到了有效缓解。除了不能轻易弄死之外,可以尽量的鞭策和使用这些相对廉价的劳力。

其次才是一些诸如衣帽鞋袜被褥帐毯等军需、日用物资的本地化生产能力。

这个就比较简单,广府那边就有现成的基础和模式,可以直接照搬过来。因为技术含量相对低一些,而且手工部分占了相当比例,因此,只要一些老技工的带领下,就可以逐步熟练掌握的。

一切还是以先军主义为核心。然后才是各种本地化的工程项目,只是在我的治下,就没有什么八小时工作制和相应的劳保体系了,不幸生老病死的话,也就有个烧埋去处而已。

作为完成原始积累所必需的初步阶段,也容不下多余的圣母情结和人道主义泛滥。

作为军事编管下的人口,大多数人往往要一天到晚起早摸黑的劳作,干上至少十二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疲累的根本没有心思去多想其他东西,只是相对还在饥寒里挣扎的普通人,有所足饱而已。

我如此思虑着,背手踱步慢慢查看着,在临沂新营造起来的军械修造厂。沂水有足够的流量和落差,带动水力工坊所需的轮轴,又靠城区极近,

因此,作为此处最显眼的地标,就是交错布列在河岸上,几个大型水车般的高大转轮,在哗哗作响的水上,带着工坊里日夜不停息的轰隆转动和叮咚敲击声。

除了场地和建筑是就地取材之外,其中的绝大多数设备和物料,都是从后方拆卸分装运过来原样照搬而成的。

因此,虽然说是军械修造场,其实主要功能还是相对单一和简陋,主要在集中在甲械军器的日常维护和修理,以及一些备换小零件的手工生产能力。

比如利用水轮传动,所积蓄的动能和反复冲程,来进行冲钻、打孔,铸压、消切、打磨一些矛头,箭矢、刀剑,盾面乃至大小甲片,都已经不成问题了。

而对于军中正在使用的各色火铳来说,这里就只能提供基本组装和校准的后期生产,至于管身、簧轮机括等主要部件,还得从后方的本家工坊里制备,再海路迢迢的运过来。

我看见架子上一排排闪着金属光泽的管子,这就是枪管的粗坯,还需要进一步的横向钻孔、携刻、开槽等加工步骤后,才能称为火铳的新配件。

“这便是闽铁么……”

我拿起一只,对着天光仔细端详了起来。

“感觉有些偏重了……”

“这是因为闽铁韧性和硬度虽佳……”

随行的材官司总正孔吉吉为我及时解释道

“比起原本所用的天竺铁,终究差了一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