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昌裕能荣登大宝,杨太尉功不可没,于,是他的亲舅舅,于,拥戴之功,言功大莫过从龙。我已与昌裕商定,等大典以后封为汉阴侯。”
听闻言,杨济立刻下跪谢恩,“娘娘千岁。”
苏容华人唤晋王昌裕来,“昌裕虽已过继我膝下,骨肉亲岂可法所阻。”
“昌裕,见过舅舅。”晋王恭敬。
现在的杨济已经喜不自胜。
而苏容华却话锋一转,“长沙王虽死,恐怕蜀王齐王赵王听闻疑朝廷有削藩之心,若是三人联,恐怕昌裕皇不稳啊。”
“娘娘莫要担心,现在洛阳兵马在我们掌握之中,更何况杨家在军中素有威望,他们也不敢怎样。”
“郑家与长沙王素有牵连,而王家于东宫诛,却毫无应,让人难以捉摸,若是两家内联,洛阳这少爷兵跟大家族也多有牵扯,也是不得不防啊。”
“现在若无虎符仅凭太尉手令可调兵马不足千人,杯水车薪,当务之急还是要昌裕尽快继,以掌大权。”
“凭杨家威望也无法调动吗?”苏容华询问。
“杨家家主之令确实可调动三千以下兵马,要有家主决定。”
“我朝唐唐太尉,兵权还不如杨家家主。”
杨济一时语结,这也是实。
“太守与我来,可书信与他,帅军遮井陉,威胁赵军后背,羽林军左将军冯胜帅军一千出太行陉,卫将军苏文帅军以扼虎牢,可无忧。”
“蜀王边怎办?”
“蜀地易守难攻,可是出来也难,当年诸葛之才,也六出祁山寸功未立,杨家在雍凉经营多年,要少兵马监视可,等昌裕继,传檄可定。”。
“我和昌裕的身家可全部于太尉手中了。”
“娘娘心,我这就杨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