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议上,当国民政府的各高层得知欧战爆发后,会议室立刻就热闹起来,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起来。
因为这个消息实在是太震撼了,同时,他们也知道堪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新的大战爆发了。至于对国际情势,以及今后华夏抗战的走向都感到非常的模糊不清。
蒋光头看到下面的人员已经吵成一片了,也没怪他们,就是他听到这个消息也是震撼不已,更别说他手下的军官了。不过他还是压住了下面的争吵,问道:“大家都说说,我们华夏应该怎么办?是否也对德国进行宣战?”
听到蒋光头这个问题后,下面的人立刻讨论起来,他们的意见分为四派:一派以各军事主官为首的,主张立即对德宣战,以此来确定和强化英法对华夏的责任;
二是少数但非常有影响力的亲德派主张谨慎行事,并逐渐发展与德国的友好关系,他们认为形势可能会发展到这样地步,即华夏支持大欧洲的德国,同时华夏通过波兰和苏国而获得德国的物资援助;
三是以孔祥熙、王宠惠、张群、朱家骅等均主中立为首的很少一部分人则主张绝对中立;
还有一派人数最多,观点也与蒋光头本人的看法最接近。他们认为,穿越迷宫的惟一路线是在抵抗侵略的问题上与英国和法国保持紧密的协调。
于是,就这样,在欧战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内,蒋光头几乎每天都召集一些高级军政要员会商应对方针,由这一罕见的举动亦可看出蒋光头对欧州局势的重视。
经过几天的商议,国民政府还是没有拿出实际的办法来,蒋光头仍倾向于对德宣战,尽快明确加入英法阵线,但其他要员则主张谨慎表态。
9月8日,蒋光头在与幕僚们晚餐时提出,华夏政府应对大欧洲战争发表一个宣言,明白地表示华夏的立场。
蒋光头所预想的宣言范围包括四点:一、遵守九国公约、国联盟约;二、反对侵略;三、不参加防共协定;四、坚持抗战至敌人停止侵略为止。他的这个主张得到了高级军事幕僚的赞同,但主张越简单越好,内容表示不要太多。
9月9日,处于军事指挥中枢的的高级将领也开会讨论关于‘发表宣言’问题。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陈诚、熊斌等人都主张发表宣言,并提出各自的方案。
但反对发表宣言的还是大有人在,徐永昌便一直坚持自己的主张。9月11日,他仍对蒋光头进言:“离间国际事,吾人无此能力,亦不应做”,“发表宣言宜从缓”。但蒋光头不再与他讨论,只说华夏表示立场之事不能再迟。
9月13日,孙科致电蒋光头, “我对欧战态度,似以中立为宜,除非英、法能予我以大量器械接济,对倭能彻底不妥协,届时我或可仿前次欧战先例,组织参战军,或派遣劳工队,否则我实无参加理由与可能”。
孙科报告说,英法虽宣传对德必作战到底,但苏国方面对此持怀疑态度。英法对德宣战至今已有十日,但陆空军动作都极迟缓,似有所期待。一旦波兰战败,德国提出和平条件,届时难保英法不乘机妥协。
而德国方面以及华夏驻德官员,也不愿看到华、德两国关系就此破裂的局面。于是还在战争刚开始时的9月2日,克里拜在与驻德官员谭伯羽会晤时便表示,德波虽然开战,但仍在谈判,或许会再次召开五国会议的可能。
谭伯羽问道:“苏德之间是否会订立军事协定?”
克里拜笑着回答道:“或有可能!”德方此举的意图很明显,暗示苏德有可能订立军事协定,则更是为了壮大声势,使华夏有所顾忌,不致公开与德国为难。
后来,德外交部得知华夏方面有变更对德政策,并将对大欧洲时局发表宣言的意向。
9月9日,德外交部次长魏茨泽克在会见华夏驻德大使陈介时,表示“极望能增进”中德关系,他认为“战争当不至长久,战后经济上大有可为”。
同时德国方面为了不使华夏对大欧洲战争发表宣言,不站到德国的对立面,又急急的与先锋军方面取得了联系,希特勒亲自给王小平发了电报。
称:德中友谊长存,华夏与德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与先锋军也有着友谊,也经过了多次考验合作,希望继续保持下去,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