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基本流程是设计、制作、侧试、改进、再侧试、装机侧试直至最终完成。整个过程中,反而是侧试和装机侧试成了影响速度的瓶颈,因为侧试仪器的操作和拆卸这么大个机器人的零件都需要有人帮忙,孙翔在卡曼来看工作情况时向他说明了一下情况,卡曼立即派了六个小伙子过来帮忙,这下孙翔的速度加快了很多。
跟着卡曼一起过来的瑞克提醒卡曼道:“你需要多派几组人轮换着帮飞羽,光靠这一组,他们很快会坚持不住。”
旁边的蒙曼也点头道:“对,你要早做准备,飞羽这个人,一旦工作起来没有谁能跟上他的节奏,再加上他那种变态的精力”他认为飞羽这个名字好,而且叫顺了口,突然换个别扭的名字觉得不顺,所以还是称呼孙翔为飞羽。
此时孙翔已经连续工作了四十多个小时,卡曼多次劝他休息都被拒绝了。听了两人的话卡曼虽有些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照他们的话多安排了两组人员,让他们接替现在跟着孙翔的六位。
孙翔并没有按照资料中所提示的进行改进。他觉得清查后被换上去的零件,也并不是每个都不合适(有些零件虽然技术含量比较低,但它放在那个位置却非常适合,机器人零部件的制作并不是技术含量越高性能越好,关键是协调,有时候往往一个最简单的零件,却达到高技术产物不能达到的效果。看了又看小说网),他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改造他认为需要改进的部分。十一天来他总共重新设计了一百十二个零件,跟他的人员早已经增加到五组,原来三组成员差点累瘫掉,卡曼于心不忍又增加了两组。
奥佩尔看着孙翔日以继夜地改造机器人,他身边的帮手换了一波又一波,即便轮换着休息依然累得够呛,而这个年轻人却与十天前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么精神,真不知道他这么充沛的精力是哪来的?暂且不管他这么多天的努力有没有成果(奥佩尔认为即便有也有限),但他这种工作态度,确实让奥佩尔从原来的嘴上佩服转化成心里佩服。
今天奥佩尔一进研究中心,就听他手下的研究员在议论:对面那年轻人改进后的机器人,今天要进行实体侧试。
奥佩尔除了感叹那年轻人无知者无畏外没有其他想法,十一天时间找到让一台低劣的战斗机器人变成优秀的战斗机器人的方法,这简直是神话!但出于对这年轻人工作态度的承认,他并没有用刚见孙翔时的语气去教训他,只是自言自语了一句:“这小伙子工作不错,就是太自以为是了点。”
尽管不以为然,但奥佩尔作为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员,还是需要去参加这次实体侧试。侧试的项目很多,什么速度、灵敏度、输出、防御、高低温状态下的表现等等,项目多而细,需要的时间同样不会短。孙翔作为改进者,需要了解自己改进后的实际效果,所以他需要全程陪同侧试,针对侧试中发现的不足,以后还能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