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打搅南宋> 第三章 苏家绸缎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苏家绸缎铺(2 / 2)

赵诵早就听闻这御街中段官巷一带,是丝纺业多为亦工亦商的作坊带,没想到今日有幸观之,有些激动。

“这就是苏家的绸缎铺了。”

“小主人,你怎么来了?这位是?”中年人注意到身侧的年轻男子,眯着眼睛凝视赵诵,见是自家小主人带过来的忙问道。

苏婉当即介绍开来,“李掌柜,这就是我昨日所说的诵哥儿了。”

李青面色如旧,虽听小主人说起那鞋,但李青五岁学制鞋,制鞋四十载,普天之下什么鞋都见过,也制作过,那临安大内这几年的采办也都经过苏家的,苏家这几年已经和皇宫大内牵扯上了,成了临安城内数一数二的富户之一。这时又见面前此人十分年轻,二十出头的样子,端的是面目俊朗,不过穿着打扮就是一个普通人家,行为举止看上去不似普通人家,李青料定似这等人物一定是某个达官贵人家的公子哥儿,不过他虽然见过不普通的鞋子,但李青走南闯北,自诩吃过的海盐要比对方多很多,更何况他是这间绸缎庄的掌柜,同时也掌管苏家在官巷一带的绸缎布匹以及皮革作坊,背靠苏家这棵大树好乘凉,所以脸上隐约有些不屑,但在自己小主人却是恭敬万分,对赵诵只是象征性拱手。

“老朽见过诵哥儿。”

“见过李掌柜。”

苏婉很清楚李掌柜的脾性,昨日她去和李掌柜叙说,只是言语描述,旁人若是没有见过那鞋,定然也不会这般称奇,所以苏婉目光朝着赵诵看来。

赵诵很会察言观色,若让人信服,必须拿出实物,所以他早早就准备好了椰子鞋,只等拿给对方看。

在苏婉和李掌柜的注视下,赵诵拿下身后那个包袱,缓缓解开了包袱。

登时鞋子展现在二人面前,李青不屑的目光看去,这一看之下,那立马那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这”他从来都没有见过这种鞋子,而且奇形怪状,十分古怪,言语之间也是诧异万分。

赵诵可以清楚看到,李青的手都开始激动地抖了起来。

李青道:“可以给我看看么?”

赵诵拿给李青,李青颤抖拿在其中,双目徐徐而下,似乎手中之物乃是他爱人一般。

仔细端详每一处,李青啧啧称赞。

“老朽从未见过如此之物,这定然是出自某位能工巧匠之手,不,是鬼斧神工之手。”激动过后,李青又道,“这东西有价无市吧。”

“李掌柜果然识货,这东西是我从海外得来的,不过这制鞋的材料却有些难得到,就这鞋底所用的橡胶,恐怕要远渡海外去寻找,而且还不一定找得到。”赵诵清楚,中国古代没有橡胶。中国种植橡胶的历史至今才100年,而且橡胶树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若真的让赵诵去找,虽说可以派海船出海寻找,但那不切实际,而且海外凶险万分。

“无妨,就算不能一模一样,但能神似一二,也势必会在临安城内会掀起波涛。”苏婉清楚虽然赵诵没有把鞋子卖给她,也没有把制鞋的方法给她,不过就算她买到了鞋子,苏家的能工巧匠也决计做不出来,也只是模仿个大概,最多在鞋子的花纹上改变一二,而且眼下她用一纸字据与赵诵合作,她占了七分利,对方也才三分利,已经很过分了。

“无妨,就当试试罢。”苏婉苦笑道。

“小主人说的是。”作为工匠,李青真可以称的上是能工巧匠了,他制作的鞋子除了经济实用外,更是美观大方。

赵诵故作无奈:“这双鞋是祖上传下来的,其中有很多工艺都失传了,我只知一二,可能真的帮不上你们。”

“无妨。有就够了。”

“我今日不是空手而来的,早有准备。”赵诵说着的时候,从袖口掏出一些纸来。

赵诵将图纸摊开,苏婉和李青围了上来。

李青看着那异于常人所画的画,有些新奇,苏婉只是皱着眉头,这画虽跟她看到过的画不一样,但一想到是赵诵画出来的,又想到他的字,苏婉总觉得别扭,好像那画就如同蚓虫。

“这画我先拿去斟酌了。”李青拿着画仔细端详起来。

因为异于常画,所以李青很多地方都看不懂,又问赵诵。

赵诵一一解答,然后又把材料给李青做参考,留下了一只鞋给对方。

李青低首道:“这制鞋老朽乃是能手,若是其中有疑之处,届时还请诵哥儿来绸缎庄讨教讨教。”

“嗯。”

赵诵见李青与苏婉拿着图和一只鞋入内,也就在苏家其他下人的带领下参详店内的商货。

掌柜后面。

李青忙道:“小主人,你看,这鞋帮可以用桐油或者是蜡浸泡,又或者按照诵哥儿说的,用鱼胶饵。又或者先把布条剪成脚掌形状,然后涂上一层鱼胶饵,再在上面放一层布条,再涂鱼胶饵,这样循环下去,直至到达足够的厚度。等到鞋底风干之后,再涂鱼胶饵,一直涂到跟那双鞋的鞋底厚度一样。”

“不过是鱼胶饵制作太复杂了,用在鞋帮上,寻常百姓用不到,但是达官贵人到时候必定趋之若鹜,而且我苏家乃临安大户。家有钱本,多是停塌、解质,舟舡往来兴贩,岂肯闲著钱买金在家顿放?正如此,苏家才成为临安城内大户。”

“是的,小主人,这件事情就交给老朽去做了。”

“此事乃是机密,切勿让丁家、贾家的人知道,否则对我苏家不利。”

“是。”李青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自家小主人,那丁家、贾家的人若是知晓,定然闹得不可开交,更何况那两家的体量可是苏家吃不消的。

1凭由:官府发给的凭证。宋代叫凭由,明朝叫路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