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李三坚跳下官马,扶着老者,并以后辈自居。</p>
“呵呵,人言李知州年轻有为,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啊,李知州不愧为我大宋状元郎。”陈光弼随后对身边的一名中年人说道:“义德,还不请李知州入内?”</p>
于是福建路泉州大商陈义德心情极为复杂的,拱手对李三坚说道:“李知州,里面请!”</p>
陈义德就是当年收李三坚祖父符贵等人,采撷的真珠等海物的福建商人,为李三坚的老相识了。。。</p>
当年陈义德与李三坚还就收购真珠一事发生过冲突,随后陈义德提高了收购价格,双方也就和解了,其后不就两人又在路上相遇,陈义德一时心血来潮,还资助当时一贫如洗的李三坚到外求学,应当说,陈义德对李三坚还是有恩的。</p>
而当年的陈义德又怎么知道仅仅八年时光,李三坚就由一名如蝼蚁般人物的,半大的毛头小子,成为了一名大宋引人瞩目的状元郎,天下文魁啊,试问天下能有几名?</p>
随后不久李三坚就成为了堂堂朝廷六品大员,此时更成为了泉州一州之尊,为泉州的父母官,那么换句话说,此时泉州的所有商贾就必须在李三坚的羽翼之下讨生活了,都得仰仗李三坚的鼻息。。。</p>
这也就是陈义德的老父陈光弼,以七十一岁的高龄亲自出门迎接一名二十余岁的年轻人的主要原因。</p>
苍天眷顾某人,何至于此啊?</p>
因而此时的陈义德的心情又怎能不异常的复杂?</p>
“呵呵,好,好,好。”李三坚见到陈义德也是异常的欢喜,热情的连呼三个好字:“当年</p>
</p>
三坚与陈员外一别,已有八、九年时光了吧?可谓是时光流逝,如流水一般,当年陈员外对李某的恩情,李某没齿难忘啊。”</p>
要知道宋之州府仓储,除了常平仓之外,还有义仓、社仓、广惠仓、惠民仓、丰储仓等等储备粮食的仓库。</p>
其中的社仓是由民间人士创建的,是建于乡社,因而被称为社仓。</p>
据说社仓是始于隋、唐,目的就是为了赈灾,只不过这种民间性质的粮仓是非常少的,并且其中又很大部分建立社仓的目的却是为沽名钓誉,为了给自己争一份好名声,而真正用于赈灾的就少之又少了。</p>
商贾或富室无不以逐利为目的,他们之中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的关心庶民百姓的生死呢?</p>
李三坚此前就打听了到了泉州大户陈氏曾经建立过社仓,无论真假,就算没有社仓,那么陈氏家中也必有大型粮仓,因此李三坚今日前来求助陈氏。</p>
李三坚不是神仙,是变不出来粮食的,也变不出来金钱,此时泉州粮仓将要告罄,而嗷嗷待哺的灾民是日渐增多,因此李三坚是不得不除此下策,向泉州富室借钱、粮,以官府的名义举债。</p>
向富室举债,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家富室的钱、粮是从天下掉下来了的?哪有那么容易借出去的?除非李三坚派人硬抢。。。</p>
不过李三坚随后打听打了陈氏长子居然是陈义德,当时李三坚还以为是重名重姓,结果现在看到了陈义德,心中不由得大喜。</p>
如此,李三坚的举债之举也许就事半功倍了。</p>
“这么说,李府尊今天是来报恩的吗?”陈义德闻言微微一笑道。</p>
“正是!”李三坚同样报以微笑着说道。</p>
“李府尊果然是个知恩图报之人也!哈哈,李府尊,里面请!”陈义德闻言哈哈大笑着将李三坚请进了宅内。</p>
鬼才会相信你的话,陈义德心中暗道。</p>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李三坚身为泉州知州,繁杂之事还少了?更何况此时泉州水患,李三坚更是忙得焦头烂额的,此时此刻他还有闲工夫跑来陈氏宅第报恩还情?</p>
同时陈义德虽与李三坚接触不多,仅仅是八年前与李三坚为了真珠价格争执了一次,其后又在船上长谈了一次,仅仅两次,陈义德谈不上多了解李三坚,但也知道李三坚此人是个决不吃亏的主,如此之人,做什么事基本上都是有目的的。</p>
李三坚被请进陈氏客堂,陈老太公回内屋歇息了,由陈氏长子陈义德作陪。</p>
“李府尊,请饮茶!”双方分宾主坐下,宅内数名使女随即奉上了闽南名茶,青凤髓。</p>
青凤髓,产自福建路建安,李三坚不要说喝了,连听得没听说过。</p>
富室大户人家果然不一样,客堂布置及其用具极为奢华,奢华之中还带着一丝典雅的气息。</p>
使女们不但年轻乖巧,身上的衣服皆为绫罗绸缎,就连使女身上的首饰也非寻常人家用得起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