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圣舍利风云(四)
刚刚爬出洞口的三人被眼前的一幕给彻底的震惊了.
这是一个八米多高无柱穹顶的小型地下宫殿,从下到上空间逐渐缩小,地下大概有一百六十多平方米的样子,而他们三个就是从一个地下阶梯缓慢登上地面的。无论周围的墙壁或是高高的拱顶上,或描绘或雕刻着五颜六色的各种佛画、佛像,逼真拟人,因为墙上镶着的夜明珠之类的宝贝,里面丝毫不觉得黑暗,相反给人一种飘渺灵动的感觉,好似行走在佛祖修行之圣殿,耳边总是感觉缭绕着肃穆的佛唱声。
三人都是对佛学有所通晓之人,各个都是聪明绝顶,刹那间被壁画所吸引,看着壁画和雕刻,真是越看越心惊,越看感受越深刻。
“啊!六道轮回石刻,四大天王!还有佛祖十大弟子,啊!阿弥陀佛,四大菩萨像,水月观音,文殊菩萨,千手观音,菩提树,啊!割肉饲鹰图,禅宗六祖,大日如来像,………”
太神奇了,三个大小光头和尚满怀神圣、激动、震惊到浑身每个细胞的程度仔细观看着,小心触摸着周围墙壁上的成百上千副绘画、雕像,画面的精美细致程度就连勇慧也很少看到。
他们完全忘记了此行的目的!
就在三人沉醉之时,突然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传来了一声如同“雷鸣龙吟”般的长久啸声,猛然的转醒过来,对望一眼,三人缓缓转身向身后望去。
此时他们的眼睛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光线,手电筒里的电池早已用完,但是对于顾仁龙来说没有丝毫的影响。
只见在正中的空地上,有一个三米多高的白色石塔,呈六角形状,全身洁白无瑕,塔尖留有一宝石发光物体,流光溢彩,煞是明亮。而六角形的每层的塔檐突角下,都挂有一珍珠,虽然光线没有塔顶的宝石那么明亮,亦是晶莹四射。
塔本来是古代印度佛教徒为了分散保存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舍利”而在各地兴建的一种半圆形的坟墓。据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死后,他的弟子将其遗骨火化,变成了黄色的珠状之物,称为“舍利子”,故称佛的骨灰为“舍利”。以后,凡保存佛骨、佛牙、佛经和一切佛的纪念物的塔,通称为“舍利塔”。在印度被称作为“窣堵塔”或“塔婆”,我国古代则通常把它称作“浮图”(或浮屠)。曾记得电影《少林寺》中一个打斗的场面就安排在少林寺的塔林里面,原来塔林便是少林寺佛教徒们的葬身之地,不同规模与高度的塔是根据佛徒生前的品行及地位差异而建造的,最高级别为七层浮图。所以人们常听到影视剧中僧人们口口声声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呵呵!实在罕见啊!竟然是一座整体的玉塔,八层宝塔,竟然是八层宝塔,看来佛祖圣舍利确实存在啊!阿弥陀佛!我佛显灵,真是千年奇迹,弟子勇慧实乃幸运啊!”
如果朱世明那厮在这里,肯定会跳脚惊叹:哇!这下子发了,起码这个浑身珠光宝气的玉塔得卖几百万吧!岂是几百万,几千万就能得到的?单单这个玉塔和上面的宝石等宝物就是无价之宝,更何况还有塔里面更重要的东西!
“塔座三层,基座最矮面积最大,大概有高有一尺三寸,二层为二尺三寸,最上一层基座为一尺三寸,不知是何用意?”顾仁龙开口说道。
另外二人摇头表示不知。
“阿弥陀佛!关于塔基而言,古印度以圆形为主,而我国和日本以四方或八角形为主,观此塔基为圆形,看来建造时间至少是唐宋时代的建筑工艺了。而塔座的层数和尺寸向无法制,由一层至三层皆有,无从可靠了。”勇慧摇头道。
“阿弥陀佛!塔的层数,《十二因缘经》中说:1、如来,露盘八重以上;2、菩萨,七盘;3、缘觉,六盘;4、罗汉,五盘;”慧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顾仁龙这家伙毫不留情的打断了:
“行了,我都知道了,既然你说的如此认真,那么:后周所见开封繁塔,十级;宋太宗敕建开宝寺塔,十一级;梁汉武帝敕建同泰寺塔,十二级;坊州檀台山之古塔,十三级。还有很多这样佛塔,这是为何?”
“古代皇权至上,皇上或官员说是几层就得建几层了?这有什么疑问的!如果是纯粹的佛教建塔,是有定数的,知道为何通常说:七级浮屠吗?就是说功德很大,但是大家都知道不可能大过如来佛祖的,所以通常最高的也就是七级了。”慧云毕竟是年轻人易受刺激,再说了,怎会让一个小毛孩给难住了。
“呵呵,其实你说的不是全对,……”
“嘘!噤声!”勇慧立即打断了顾仁龙的话语。
那佛塔似乎是受到了三人谈话的干扰,刚才还规律闪动的佛塔顶端的宝石突然发出了更耀眼的光芒,随后转瞬变暗。三人的耳朵同时听到了一声好像微微响在耳边但是却非常清晰的“咔嚓”声,好像玻璃或瓷器被捅破的声音,然后整个玉石宝塔发出一闪一闪的亮晶晶的光芒,一股乳白色的似云似雾的东西从佛塔每层的小窗里缓缓的飘出,慢慢的汇聚在了宝塔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