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一段时间里边,整个咸阳就像是一台精密的仪器一般在疯狂的运转。
新近成立的大理寺配合刑部,一个审一个复查,没有什么问题直接扔进咸阳狱里边,每隔几天就得清一次,由中护军薛仁贵安排人送往各地。
薛仁贵倒是没有什么压力。现在戍边对于这些人来说也不算是一个多苦的差事,北边都在屯田,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开发出来,等着人去耕种。这些人绝大部分都被随军发配到河东郡和河套地区了。
少部分人就比较苦逼了,被发配到武关和函谷关修缮城墙。尤其是函谷关,章邯这次可算是遇到了人生当中的一次转折。嬴子婴能把他安排在函谷关,成为秦国的四大将军之一,那就是说明他已经通过了考核。
如果这次再抓不住机会的话,那可就真的怪不了别人了。所以章邯非常用命,亲自参与修缮加固城墙。将军都上了,那些来服苦役的还能说什么?干吧!
而另外一边,朝臣们也都没有闲着的。完善法律这是一个群策群力的活,别说嬴子婴不是后世的法律,对后世的法律只能说了解个皮毛,即便他精通也没用。毕竟这还有个时代的局限性,适合后世不见得就适合当下。
所以说,大会小会不断的开,有可能今天这条律例通过了,明天有了反对意见,结果这个反对意见你给人家没有好的解答办法,甚至把自己绕进了死胡同,那这条律例就得毙了重新议。
虽然很多人都叫苦连天,但是谁都不敢懈怠。毕竟这既关系到帝国的未来,也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如果一条法律以后自己犯了,那定的刑罚自己也得乖乖的去受。
他们算是看出来了,貌似嬴子婴一点儿刑不上大夫的意思都没有。而且似乎还想把自个儿(皇帝)给写进去,真正做到皇帝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可把这帮子人给吓傻了。你对自己都这么狠了,对我们还能好的了?
千劝万劝,最后好歹是劝了个暂时不讨论这个问题,这样大家才放心下来。
最忙的还要数工部。吴起的老婆黄道婆和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算是愁白了头。一会儿开会说是要讨论新编秦律,一会儿又被拉去问身份证明设计好没,防伪高不高等等,分身乏术。有时候诸葛亮都感觉黄月英可怜,他都下班了黄月英都没有下班。
他倒是想帮黄月英啊,可惜实在是插不上手。这事儿黄月英是行家里手,他还真的比不了人家。
而且因为在这方面墨家能够帮上忙,他中书令府邸上最近有很多进进出出的墨家人。为了避嫌,诸葛亮搬到了朝廷刚给黄月英分的工部侍郎府邸。
这可差了好几个档次啊!但是为了打消嬴子婴的疑虑,再难点儿诸葛亮也能够忍受。
说到底,他是一个聪明人。
在墨家进驻咸阳城不久,儒家的人也来了。
他们本来还想要矜持一下的,但是法道墨三家都进驻了咸阳城,并且正在一步步的在各个郡县开设学院,要是他们儒家再不来的话,随着秦国势力的一步步扩张,他儒家很有可能沦为二流势力。
虽然自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他们就实力大减了。
嬴子婴没有功夫搭理他们,而且实属实说,这个时候的儒家嬴子婴是不怎么待见的。诸葛亮作为丞相,嬴子婴也不让他去,寻思了半天,让刚刚回到京城的代礼部尚书曹操接待了他们。
曹操何许人也?天马行空起来嬴子婴自愧弗如啊!礼法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人家根本就不怎么待见。而儒家一直推崇的便是法古,老祖宗的东西都是对的。你这让曹操怎么接受?一来二去,曹操也不愿意搭理这伙酸儒。
一来二去,给了儒家一块儿地方,随他们折腾去吧。朝廷方面对于他们开设学院,只能说是不反对。至于支持,那是八竿子打不着?
上行下效,上边的人对儒家不怎么待见,下边的人自然也是一样。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发展,现在秦国已经有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开办学院的流程。学院是要在朝廷的监督管理之下创建的,哪里能让你胡乱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