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领命即行,走到乐寿住宿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事,急忙对副使张茂实说道:“我作为使者而没有看国书,确实不妥。假如国书里面的言词与口传之言词有所不同,岂不要误事?”于是他打开国书,一看果然与口传之词有些不同。富弼立即骑马返回京师,连夜请求觐见。</p>
赵祯得知,急忙召他进去询问。富弼呈上国书,跪地上奏道:“枢臣意图陷害微臣,特意写下这样的文书,和口说的完全不同。微臣一死何足惜,只是耽误了国家大事,这不是大患吗?”赵祯也觉得非常奇怪,转问晏殊。晏殊说道:“吕夷简想必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恐怕是有人记录有误。”富弼奏道:“晏殊是奸邪之徒,结党驴夷简,欺瞒陛下,应当得到何罪?”赵祯于是命晏殊改写文书,富弼审查之后,才带着文书继续北上。</p>
到达辽国之后,辽国不再商议结婚之事,一心要增加岁币,辽主耶律宗真说道:“南朝把东西给我们时,应当说是‘献’。”富弼答道:“南朝是兄,岂有兄献弟的道理?”耶律宗真道:“献字不用,改用一个纳字。”富弼仍不同意。耶律宗真说道:“南朝既然害怕我们,对这一两个字又何必计较呢?如果我们率军南下,你们不会后悔吗?”</p>
富弼说道:“我朝兼爱南北生民,所以委屈自己而增加金币,并非是害怕北朝。即使不得已要动用武力,那么应当以理由充足和无理来作为胜负,这不是出使的臣下所能知道的。”耶律宗真说道:“你不要固执,古代也有过这种事情。”富弼勃然大怒道:“自古以来,只有唐高祖向突厥借用军队,当时赠送东西,或许称作献纳。后来颉利被唐太宗捉拿,难道还有这样的礼节吗?”</p>
富弼脸色和言词都十分严肃,耶律宗真知道不能改变其想法,就说道:“我自会派遣人商议此事。”于是留下了增币誓书,另外派遣使者耶律仁先及刘六符二人,持书与富弼南下,商议献纳二字。</p>
富弼回来之后,上奏说道:“臣下已经力拒了献纳两个字,他们的气焰已经受到遏制,请千万不要允许。”赵祯点头同意。后来,赵祯又听信了晏殊的建议,竟然答应用“纳”字。于是每年增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赵祯派遣知制诰梁适持誓书,与耶律仁先等去辽国。辽国也遣使再致誓书,且告知已经撤兵,双方总算依旧和好。</p>
富弼刚开始接受朝命,听说自己一个女儿死了。再受朝命前去的时候,有听说生下一个儿子,他都无暇顾及。他在外面得到家书,没有打开阅读,随到随烧毁。左右的人觉得非常奇怪,富弼对他们说道:“这种家书,只会搅乱人心。国事还没有了结,哪里有空顾及家事?”</p>
和议达成后,赵祯任命他为枢密直学士。富弼仍然诚恳地推辞道:“增加岁币不是臣下本来的愿望,只是因为正在讨伐李元昊,没有时间与辽国较量,</p>
因此不敢以死争执,怎敢无功接受赏赐呢?”不久,赵祯又授富弼为枢密副使,富弼又固辞。赵祯大加赞叹,改授富弼为资政殿学士。</p>
到了七月,富弼又被授职枢密副使。富弼道:“辽国已与中原互通友好,议者就说平安无事。万一辽国破坏盟约,臣下即使死了,都有罪。希望陛下考虑辽国轻视侮辱我们的耻辱,卧薪尝胆,不忘修治朝政。”他将制诰交纳给赵祯,被罢职。一个月后,赵祯又重申以前的任命,并让宰相告诉他道:“这是朝廷特地任用,不是由于你出使辽国的缘故。”富弼才接受任命。</p>
赵祯急切地想用天下太平来督责宰相辅臣们,多次下诏督责富弼与范仲淹等人。他打开天章阁,给予笔和纸,让他们写下要办的事情;并且任命范仲淹主管西部边境之事,富弼主管北部边境之事。富弼上奏当世事务十余条和安定边防策略十三条,大致内容是以进纳贤才、斥退无能、阻止侥幸之徒、革除过去的弊端为根本,并打算逐步更换监司中没有才能的人,让监司裁减所属各部的官吏。自此,小人们开始非常不高兴,对他也是怀恨在心。</p>
李元昊派遣使者带来书信,称男不称臣。富弼说道:“李元昊臣服辽国,而不向我们称臣。这样辽国就是天下无敌了,不能允许。”于是斥退其使者,西夏被迫向宋称臣。</p>
再说富弼刚成名的时候,被誉为洛阳才子。当时范仲淹已经颇有名气,他认识了富弼,对富弼大为赞赏,说他有“王佐之才”,把他的文章推荐给当时的宰相晏殊。晏殊本身也是奇才,不到二十岁就考中进士,写出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的名句。他看出富弼有发展前途,就问范仲淹道:“这位洛阳才子可曾婚配?”范仲淹答道:“尚未婚配。”晏殊满意地点了点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