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罢免请秦桧才一年多,就任命他当了温州知州,接着又令他知绍兴府。秦桧生性阴险奸诈,知道有张浚、赵鼎为宰相,和议必然不会成功。所以他决定虚与周旋,暂时把议和二字搁起,换了一副假面目,对待张浚、赵鼎。张浚本来就性格戆直,于是以为秦桧还能用,于是举荐他为醴泉观使,兼官侍读。到赵构又想留秦桧镇守临安时,张浚当然赞成。赵鼎却不以为然,因为是张浚力保,也不便反对。于是赵构以秦桧为行营留守,孟庾为副,并准许他参与决策尚书省枢密院事。</p>
赵构于是出发启去了平江,张浚先去江上,打探和察看伪齐的消息,谍报刘豫已经命令儿子刘麟和侄儿刘猊,分路进犯,而且还有金兵相助。张浚沉思半晌,才说道:“我估计金兵未必肯来,金兵帮助刘豫多次,屡次都失败了,难道还会相助他?”张浚于是把这个意思告诉了赵构。</p>
不久,又听说刘麟从寿春进犯合肥,刘猊从紫荆山出涡口,进犯定远。还有反复无常的孔彦舟,之前已经投降宋朝,接着又投降了刘豫,他也从光州进犯六安。张俊、刘光世都夸大了敌军的来势,张俊请求增兵,刘光世想要退军。张浚立即写信给两人说道:“贼子刘豫以逆犯顺,如果不能剿除,何以立国?朝廷养兵,正为今日,现在只应进战,不能退军。”信件发出之后,他又接到赵鼎手书,令杨沂中急援张俊,同保合肥。</p>
在明州之战中,杨沂中随张俊与田师中、赵密奋击金军,立下大功,得以调官文州防御使、御前中军统制。绍兴元年,杨沂中随张俊讨伐纵横江南的流民帅李成。诸将商议,大多主张分道前进,杨沂中说道:“敌势如此,分兵力量就会削弱,加上诸将职位相同,没招讨使督促,必然不能互相协同。”张俊加以采纳。</p>
他们整军到豫章,杨沂中率兵数千人,首先在玉隆观击败民军,追击至筠州。民军骁将率众十万前来支援,夹河而阵。杨沂中对张俊说道:“敌众我寡,攻击敌人应使用奇兵。我愿意率骑隶属,公以步兵居前。”张俊听从了他的意见。杨沂中连夜衔枚渡筠河,出西山,急驰而下攻击敌人,张俊以步兵夹攻,俘敌八千人。众将夜见杨沂中说道:“战斗没有停止,降卒太多,突然发生叛乱,怎么办?非将他们全部歼灭不可。”杨沂中道:“我不忍杀降。”众将转告张俊,最后在夜间全部坑杀俘虏。杨沂中等乘胜追到九江,驱逐李成,迁任宣州观察使。</p>
绍兴二年春,杨沂中进官神武中军统制,宰相吕颐浩从袖中拿敕令交给他。张俊奏请将杨沂中留在军中,赵构说道:“宿卫部队缺乏将帅,我挑选的,不能改变。”杨沂中也坚决推辞,并且说道:“神武诸将如韩世忠、张俊,都贵拥旄钺,名望至重,像我这样微不足道的人,一旦地位与他们相抗衡,实在难以自安。”赵构不答应,派宦官宣押,杨沂中这</p>
才就职视事,兼提举宿卫亲兵。当时中军士卒不满五千,疲弱老病的占了一半。杨沂中请求将神武士卒借调到其他部队的拨回军中,从此军政渐渐得到治理。</p>
绍兴三年,严州缪罗占据白马源,杀死官员,杨沂中率兵讨平。除授带御器械,加保信军承宣使、权发遣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绍兴六年,杨沂中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密州观察使。当时张浚视察军队,谋画渡过淮河攻打伪齐刘豫,依靠韩世忠部实行。韩世忠包围淮阳,请求张浚派部下赵密出兵协助,张俊拒绝了他的要求。赵鼎对张浚说道:“韩世忠所要求的是赵密,杨沂中的武勇,不下赵密,何不令杨沂中协助他。”张浚向朝廷请示,杨沂中于是率八队一万人,奔赴督府协助韩世忠。</p>
于是张浚催促杨沂中赶赴濠州,与张俊合兵,好特给手书说道:“朝廷待统制甚厚,你应及时立功,借机报答知遇之恩。”这书刚一发出,就接到了赵构的手令道:“张俊、刘光世恐怕不足以胜任,当令岳飞率兵东下,抵制逆贼刘豫。张俊与刘光世等人的军队,不如命他们退守江滨。”</p>
张浚不禁愤然叹息道:“这事怎能使得?赵丞相日日侍在皇帝身边,难道也不加谏阻吗?”于是提笔写了几句,令文牍员装好,立即派遣参谋吕祉急忙赶去上奏给赵构。张浚奏道:如果张俊等人过江,则就没有淮南了。淮南之险,从此与贼人共有。淮南之所以屯兵,就是要屏蔽大江。如果让贼人得到了淮南,就地取粮,以为久计,江南怎能得保?现在应当合兵攻击,可保必胜。如果有了退意,则大事去了。而且岳飞一动,襄、汉一旦有警报,到时有什么可以自恃?愿朝廷不要犹豫,使得诸将有所观望。</p>
他的上奏刚送去,就接到从庐州发来的军报,刘光世已经退到了采石。张浚顿足叹道:“刘光世这般胆怯,如何对敌?”话音未落,正好吕祉赶回来,入报张浚道:“皇上已经有旨,都按照你的建议行事。如果有将不肯听命,可以军法从事。”张浚大喜,便命吕祉紧急赶去刘光世的军中,传达圣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