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
刚走进朝阳小学,何晓就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现在正是早间自习的时间,学生都在教室里早读,只有几个校工在清理操场上的垃圾。四周的红砖围墙,围墙之下整齐地种着一排小树。两张石制乒乓球桌就要树荫底下,可以想象下课后那里将会是孩子们的乐园。一条红色的环形跑道围在操场的四周。中间操场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左边是篮球场,两个篮框分别立在操场的两头,右边是个学生们升旗做课间操的地方。在八层高主教学楼的旁边还有两幢房子,一个是学校的图书馆,别一个是教委特意给学校配置的实验楼。若以十年乃至二十年后的精英小学相比这样的设施当然不算什么,可在这1990年一个小学能有专门的跑道和实验楼,何晓不能不能认它很牛X
顺着热心的校工指明的方向,何晓慢慢向校长室走去。
叩叩叩
“请进。”
何晓走进屋,只见大约四十平米的校长室里坐着一个戴眼镜的白胖老头。四周的墙上是一面面锦旗奖状,柜子上到处都摆满的各种奖杯向人诉说者学校的辉煌历史与荣誉,不愧是精英学校。
“这位同学,你有什么事?”
见老头脸上并没有不耐的表情反而十分和气,何晓心里不由对这种校长生出一丝好感。1990年毕竟还算是一个纯洁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普遍还停留在“学习雷锋好榜样”和“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热血时期。做为一个小学的校长,其本身的觉悟肯定是不低的。不会像后世的一些校长那样高高在上,收受红包。现在的人们看起来是多么可爱。何晓暗笑。
“校长您好,我是来学校报道的,我叫何晓。”
何晓报上姓名,立刻将坐在椅子上的校长惊得一跳。
“你是何晓?你怎么自己来了,你们家人呢?”校长说着就伸头往她身后看。
“不用看了,我是自己来的。”有必要这么吃惊吗,做为一个将近三十岁的成年人自己一人出门实在不算什么事好不好?何晓完全忘了她现在的身体年龄是八岁。
看着何晓,校长的心情有些复杂:何家做为有名的军人世家,家里前后一共出过十多位将军,虽然到最后抗战胜利活到现在的何家老一辈只剩下何家老爷子,可校长还是半点都不敢小瞧。何老爷子生平有三子一女。老大就是何晓的父亲何天鸿,娶了同为军人世家韦家的二女韦月琴,目前任X军第二师师长;老二何天佑没有结婚,死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老三何天锋目前在国安部就职,他的老婆是某银行的副行长。幺女何红林嫁给了外交官,现在随夫在海外生活。再加上一些在实权部门就职的亲戚。何家可算得上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豪门”了。做为小学的校长他自然也有他的后台,深知何晓此事的厉害干系:办得好就是功,办不好就是过。何家老太太早就向他打过招呼要处理好这位小祖宗的入学问题。今天见何晓一个人来报到委实把他吓了一跳。要知道何家住的大院跟这小学可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其中更有几个车辆繁多的路口。平时大院里的孩子上学都是部队上派军接送的。所幸这何晓看上去没出什么事,不然他的乌纱也别想要了。
校长盯着何晓暗叹:不愧是何家的女儿。相貌自是百里挑一没得说,但身上那一番气势这让他不得不刮目相看。做为小小年纪不骄不燥,这般沉稳大气实在是少见。何况才是一个八岁的女娃如何不让人震惊。
“呵呵,欢迎你何晓同学。你的奶奶已经和我通过电话,入学手续已经办好了,不过在入学前还是要对你进行一次侧试才能决定把你分在哪个班。”校长笑着拿出一份资料,何晓偷瞄一眼发现是她的学籍证明。
学校还要以成绩分班?对这个说法何晓明显有些吃惊。前世的经历让她明白学校分班是必然的,成绩好的学生分到同一个班级在一定程度上不但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在你追我赶之下必定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那都是为中考高考准备的,现在不就读个小学有必要这样吗?不可否认学校的初衷是好的,可小小年纪就要经历残酷的淘汰,何晓心里有些不情愿,觉得这样是剥夺了孩子的童年。
“我就不参加考试了,校长你把我分到八班就行了。”
这校长为难了。一个年级有八个班:一二班不必说就是快班,每个班50人。全年级前100名的学生就在里面。三至八班则是普通班,每班60到70人不等。只要学生在本学期期末考试时能考到全年级前一百名就调班到一二班,反之一二班的学生没达到要求也将被踢出来重新分配到别的班级。看这资料上显示何晓在外国这两年都没去过几天学校,成绩想必不怎么样。这次考试说白了也就是走走过场。何晓她奶奶一早就打了招呼让他把何晓分到陈小露在的一班,现在问题是何晓不愿考试,他就是想寻私改动何晓的成绩也没办法啊。
不顾校长为难的样子,何晓坚决要求去八班。
刚才参观时学校时她就注意到教学楼第层楼只有一个年级,一年级在一楼,二年级在二楼以此类推七楼就是老公办公室,八楼是校长室和会议室。而一二三四班就在楼梯口的在左手边,五六七八班在右手边。教学楼靠右侧是一片小树林,景色很是不错,何晓刚来时就喜欢上了那里。早早地做好侦察工作后就决定前往八班。对于她来说现在在哪个班有几个特级教师已经不是她所关心的问题了。要不是奶奶不同意,她根本就连学都不想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