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武侠修真>大明风云录之兵锋残剑> 第四章:熊猫的故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熊猫的故事(2 / 2)

姓林的汉子双眼挨了两拳,只觉得头晕脑胀,却还问道“你为何打我两拳?”。

大奎笑道:“第二拳是利息。”等到衙差冲到身前,大奎等人早扔了棍棒木锨。

带头的捕头来到众人近前怒喝道:“官家盐场岂容你等放肆,聚众斗殴者严惩不贷,统统带回衙门。”说着抖了枷锁与众衙差一起将大奎六人一并锁了。

那姓林的汉子此刻手肿脚肿头也肿,仿若熊猫一般黑着两个眼眶却哪里还能走?

衙差命大奎等人用门板将他抬了,一并押解回了衙门……。

打架原为小事,捕快禀报了顶头上司同知大人,衙门很快便做出了惩戒。鉴于大奎等人身无分文,罚银是没有了。便责令大奎六人到盐场做工一个月,况且只管饭没工钱,如此权当罚银了。姓林的汉子因为伤势不重,但所需汤药费却需从罚银中给付。

当天大奎等人便如愿的进了盐场,谁知其他的苦力干活是领竹签,干完了凭竹签多少领工钱,而大奎等人没工钱却有监工跟在一边,干的慢了监工上来便是一鞭子。如此只区区干了小半天,大奎六人便每人至少扛了二百包的盐包。如此算来,一天需抗八百到一千包的盐包。一月下来至少要抗三万个盐包。六个人便是十八万个盐包,若是算银钱那便是六十两银子,每人罚银十两?这也太黑了!

直干到天全黑,大奎等人才被带到盐场边的一个大工棚里,工棚里却早有十余名身穿囚衣的囚徒。这些囚徒一个个面目狰狞一脸凶相,见到大奎等人进来,俱是以幸灾乐祸的眼光看着他们。

开饭了,窝头就菜汤。大奎等六人与囚徒一并争抢,好歹仗着身大力不亏吃了个饱。当晚便在工棚里睡下。

晓是大奎这六人身子骨壮实,连续干了三天便也干不动了。尤其是大奎,病愈以来身子本就虚弱,纵是身具神力却也经不起这般煎熬。可一旦动作慢了,那几名监工的鞭子便如雨点一般抽在身上,大奎六人身上此刻具是伤痕累累遍体鳞伤。

大奎这才醒悟,那姓林的与官府相识,这般是要将他们弄死啊。

虽是苦痛难熬,大奎仍是鼓励自己的六个属下咬牙坚持着。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到底让大奎摸到了门道。

原来这盐场虽是官家的,却每十天左右便有一队车马趁夜进入盐场卸货。大奎早已心中明了,官盐是每月运送一次,而这些车马是每十天一次。也就是说那饶州府府尹潘苛伙同盐政使司将私盐混入官盐中售卖,如此一来便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出了货。

临来饶州时,大奎已经知晓。每月官盐在饶州所留与其他州府相比甚少,有时甚至不足其他州府的半数。如此算来,探子所报非虚。那饶州府府尹潘苛假公济私鱼目混珠之下,一年捞得百万两白银岂在话下?

要知道,整个江西行省的盐务皆在饶州周转各地。这其中的暴利可想而知,大奎虽是知道了个中奥妙,却不能擅自离去。仍是咬牙坚持到了一个月,方才被放出了盐场。

大奎与狗剩,石头,扫帚,簸箕,板凳六人相互搀扶着回到住处,正巧有其他三名属下也在这里。大奎歪在铺上听了他们一一禀报,心中颇感满意。

原来潘苛在这饶州城能够根深蒂固的原因便是其会做官,上任以来上下打点广结人脉,自然更是捞得顺风顺水路路畅通。贪官有一条金科玉律:钱是一个人捞得,却不是一个人花的。潘苛将上上下下都照顾到,将所有人都栓成一根绳上的蚂蚱,如此便会自然形成一个体系,贪官的体系。百姓讲的官官相护,也就理所当然了。

大奎想了片刻才道:“我们先养精蓄锐三天,然后便开始收网,这三天里不得打草惊蛇,先这样吧!”大奎在属下的搀扶下回了吴府,他需要好好地歇一歇了。此刻大奎周身酸痛,腰都快断了一般。

长时间的不活动筋骨,干一个月的重活便如此不堪,看来是该活动活动了。

傍晚时分,通往饶州的官道上远远行来十余辆车马,每辆车上俱是篷布遮盖,绳索捆扎。除了每辆车上有个车老赶驾车外,尚有十余名趟子手模样的汉子紧跟在车队后随行。

再有半个时辰即可进饶州城了,车队却在离城五里的一个茶摊停了下来。许是茶博士与这些人相熟,已早早的将座头茶具准备停当。车队众人拴妥了车马便各自到茶摊上寻座头围坐了,茶是早就沏好了的。这些人也不客气,纷纷动手倒茶来喝。

按说这许多人该是十分热闹才对,出奇的是竟然没一个人乱讲话,俱是沉声无语默默喝茶,有些人许是饿了,取出自带的干粮就着茶水吃喝起来。

茶博士只是忙前忙后的续水,却也没有只言片语。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天上却是乌云密布怕是要下雨了。

此刻虽是阳春三月,但江西雨季多在五月以后。此时见到天要下雨,茶摊上一副座头上站起一个麻脸汉子对着众人喝道:“今夜有雨,我们提早进城。”话音一落,围坐在桌旁的众人纷纷起身去解了车马缰绳,车队仍如来时一般向饶州城行进,赶在城门关闭之时进了城,取道向北,却是盐场的方向。

饶州是江南大城,城内既有不少景致。通往城北的必经之路便是三秀林,三秀者翠竹,怪石,花草。虽是天色已晚,却仍可见路旁翠竹挺拔劲秀直指苍穹,怪石嶙峋掩映林间,奇花异草星罗棋布。此时正是阳春三月,一路行来春风习习花香扑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