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女帝生涯> 第两百七十二章 晚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七十二章 晚宴(1 / 2)

 悦音殿是一座专门用以开大型宴会的宫殿。室内陈设不多,地方宽敞。最大可以容纳千人宴请。一般情况下用不了,就会以珠帘、屏风隔出大小适宜的范围。</p>

珠帘是十足的珍珠串成。屏风是透光绢纱制作,刺绣各式花鸟虫鱼、四季风景。分开是单独画作,连起来就是一副连贯长卷。放在后世,可称为国宝。然而在这里,它就是个隔断的作用。叶明净来这里很多年,终于习惯了皇室的奢华。看着叶初阳拿珍珠当弹子和萧容成在房间里对打,也只是嘱咐绿桔一声记得关门,别让珍珠飞溅到外面。</p>

悦音殿便是这样一个奢华的所在。珠光旖旎,绢纱轻盈。美丽的舞娘身着艳丽舞衣,随着袅绕的音乐舞动身体。少男少女欢聚一堂,轻歌曼舞,酒醉歌酣。</p>

叶明净特意将筵席地从中用长长的珠帘隔成了两块,右边是成年父母一辈,左边是未婚少年男女。泾渭分明,各是各的热闹。叶明净本人没有坐在高台观看,而是和几个关系亲近的朝臣、权贵坐在一起。身边伺候的人多些,占的地方大些。</p>

喝了两杯酒下肚,她和林珂、唐眷书、王安园、江鸿、孙承嘉等人说起了马政和兵政的事。</p>

叶明净打算取消兵户制,改为征兵制和徭役制相结合。每户人家(女户除外,独子除外)都需出一名成年男子服两年兵役,学习各项技能。不愿意的,可以“以钱代役”。这是徭役。而征兵就是个人自愿了,自愿参军,由军队进行筛选,录取后给予训练。分到各个军队之中,按月领取粮饷,成为职业军人。然而这不是永久职业,会按职位和兵种的不同有退役年限。退役后,根据兵龄和兵种领取一定的退役金回乡。徭役兵种服役满两年之后,若个人愿意,也可以申请转化为征兵兵种。同样由军队进行筛选。</p>

和平时期,只需保证军队在一定数目间即可。徭役兵种的轮换可使得大量平民得到最基本的军事训练。一旦战争来临,征兵兵种即可扩张,吸收那些有过军事训练的民众作为兵源。于最快速度纠结起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p>

“朕这是初步想法,具体怎么实施,效果如何,还需拿出拟定好的条例出来。各地初期的实施也得有人去做。诸卿家以为如何?”</p>

林珂是内阁首辅,他只要总领全纲即可,当下摸着胡须道:“兵户制放到如今来看,确实弊端较多。此次与瓦剌鞑靼交战,就可看出其不合时宜。改是要改的。怎么改,还需各方斟酌完善。”</p>

兵部尚书唐眷书对这一块比较熟,立刻接口:“我朝兵户虽多,现今剩下的却无几。”说到这里,他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叶明净,“两年交战间,吃空饷、占虚位的名册已全部清空。其中年迈无子不合规矩的,也都撤掉了其户籍。又战死了不少……”说着说着,他不自觉的打了个哆嗦。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战事初期失败之时被剿灭的。叶明净怒斥其技艺不精,致使战事失利。不光抚恤金没有。还撤职问罪了一众高中层将领。威远侯高家为首的一批军中老资格勋贵,更是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p>

王安园等人也都是心下一凛。广平女帝的这一手实在狠毒。借着战事缴清了反对她的势力,打压威慑了跟风观望的中间派,大力扶植忠于她的新兴力量。至此,独掌大权,朝中再无人敢对她置喙。帝王的威严得到了最高之体现。真是好手段。</p>

唐眷书喋喋不休半天,将现今的军队状态一一阐述。最后下结论:“实行征兵制与徭役制,完全可行。”</p>

叶明净沉吟片刻,道:“虽是军队新政,却和民事戚戚相关。如此实行徭役,会不会对百姓负担过重?征兵比例南北两地需不需有所不同?还有,各地的徭役兵种是在本省服役还是去外省为好,这些都是问题。你们有什么看法?”</p>

王安园精神一振,立时展露见解:“陛下,臣以为。此事需按照各地不同之民情逐一调整。”</p>

“哦?”叶明净来了兴致,“说说看?”</p>

王安园道:“首先,各省之地民情不同,人口数目不一。徭役者应给予相对调整。还有,有些省份虽人口众多,然读书人也多,如江浙一带。但凡有了秀才功名的,都可免除徭役,这是定例。再者,有些富庶之地,民众情愿花钱免除徭役。那么,需不需规定一个最基础的基数,这也是要考虑的。”</p>

“不错。”叶明净微笑,“安园设想的很周到。果然是稳重之人。”</p>

有了王安园的开头,其他的人也都放松开来,开始各抒己见。孙承嘉道:“各地驻军需要人数多少,流动徭役兵种几何,征兵兵种几何。也需按各地不同具体划分。如沿海一带与西北一带就需多增加征兵兵种。江、浙、闽、琼一带驻军,需水陆兼备,招收兵源时应考虑到水土之势。”</p>

江鸿也插话:“具体兵种如何划分,还得看各地原本驻军是如何分成的。原先的驻军各有何等优势?何等劣势?需添加的数目、兵种、后勤、人手都得重新来算。”</p>

薛渭之沉吟:“还有兵饷。这般大改动不能一蹴而就。财政上若跟不上,反会适得其反。”</p>

叶明净很高兴。军政之事不像读书考科举。除非特别有天赋的人。不然,还得是这些历代浸淫军中的勋贵们,从小于父祖辈中耳闻目濡,少年时于军政衙门中领职厮混。浸染十几二十年才更了解方方面面的内情。改革兵政,靠的不是文臣。</p>

“诸卿家说的都很有理。”她笑道,“这么着吧,渭之几个回去各写了条陈折子给朕。朕回头一一细瞧。对了,还有马政的事,你们也一并写了条陈过来。”</p>

几人大喜。征兵制改革是大动作。写具体条陈只是第一步。一旦条陈通过,后续的几项实施还少得了最初提建议的人参与吗?事情一办,各家也就插进政事体系中了。几人心头雪亮,当下连声应诺,表示一定用最快的速度写出来。</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