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逆天换明> 第三百九十六章 软硬两手,大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六章 软硬两手,大喜(1 / 2)

 逆天换明天将降大任,必苦其心志第三百九十六章软硬两手,大喜在冷兵器时代,制作刀剑、盔甲都需要钢铁。因此从戒备心理出发,明朝三令五申,严禁铁制品及军器出境。

这就导致生产力落后的蒙古人极度缺乏铁锅、针等铁器用品,在明朝,因为铁锅而与蒙古人进行的战争并不鲜见。

一口铁锅能换一头牛,有时候,甚至一包针线也能换一只羊。走私到边外的铁器,就是如此暴利,也难怪口外商人即便贿赂交结边将,依然赚得盆满钵满。

蒙古人入寇劫掠时,铁锅也排在金银财宝之后,“铁锅为虏中炊煮之日用,第次攻城陷堡,先行夺掠,以得锅为奇货”。

没有铁锅,不会烧制陶锅、砂锅嘛,那煮起羊肉来,也是满香的。

也别怪郭大靖满脑子问号,当时的蒙古人还真就不会做陶锅砂锅。实在没锅的时候,他们甚至用皮袋盛水煮肉吃。

就在何贵忠等人赶到秦皇岛时,孟浩的汇报也用快船送到了盖州卫,呈到了郭大靖的手中。

“利益链早已建起,从商人到边将,损害的是国家利益,也阻止了别人插手其中,分薄利益。”

郭大靖看过报告,想起了晋商,想起了皇商八大家,轻轻摇了摇头,并不准备投入太大,打通关节,与走口外的商人展开竞争。

十五六两的牛马价钱,甚至是二十两以下,东江镇都能够承受。就让商人赚个对半的利,省力又省心。

只不过,他看到走私铁器给蒙古人的暴利,也不免心动不已。随着思绪的飘飞,他突然生出了一个念头。

在广宁牧放的蒙古诸部,未必要用武力解决,与他们展开贸易,应该是有利可图,且着眼长远的谋划。

平辽灭虏,只是郭大靖的战略目标之一。看眼前的形势,不出两三年,就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那下一个敌人就昭然若揭,号称蒙古共主的林丹汗。

要和虎墩兔开战,郭大靖也不准备只动用东江军的人马,那些反对虎墩兔的蒙古诸部,都是可以联合的对象。

逃到广宁地区的蒙古诸部,就是虎墩兔的敌人。留之与灭之,对东江军影响不大。但从长远来看,似乎留下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后金势衰,投靠和依附的蒙古诸部肯定不会吊死在这一棵树上。等到胜败之势明朗,蒙古诸部反戈一击,向东江军示好,也不是不可能。

依附于强权,就注定了会左右逢源。皇太极的惨败,就已经影响到了草原上的形势。

林丹汗借此而重新振作,有统一左右两翼蒙古之势,却又不敢与后金交锋,这在郭大靖看来,并不是好事。

说白了,林丹汗重新东返,只是补上了四方封锁的一环,对后金的军事压力却远远不够。

建虏这棵大树摇摇欲坠,郭大靖不相信那些归附的蒙古诸部还能忠心耿耿,不会有另外的谋划。

可除了宁死也不能投降的虎墩兔,建虏一倒,东江军或者是明廷,便成了这些蒙古叛徒的唯一出路。

至于建虏遭到东江军猛攻时,蒙古诸部会不会援助。

郭大靖淡淡地冷笑起来,脑子进水了才会这么干。就凭蒙古诸部的战力,连明军都打不过,又岂会是东江军的对手?

“两手准备,乖顺就放你一马,不服就灭了你们。”郭大靖拿出纸笔,给毛文龙写信汇报。

如果开马市的话,就在盘锦。东江镇这边用砂锅陶锅、针线、花椒大料、茶叶、酒等日用品,来换购牛马羊。

既然担心蒙古人用铁锅打造兵器,换成砂锅就万事大吉了。难不成你把砂锅摔了,用碎片砸我不成?

花椒大料,还有辣椒,也是好东西。不管是煮,还是烤,立刻把牛羊肉的滋味提高了几个层次。

牛、马、羊,甚至是羊毛,东江镇都需要。这样一数,蒙古人的好东西还真是有一些。

郭大靖的鼻中似乎闻到了羊肉串的香味,除了孜然,作料应该都全了。还有火锅,味道也是极好的。

写完书信,郭大靖封好,命人急送给毛文龙。伸展着胳臂,他走出了房门,春光更加明媚,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惬意。

“郭帅,刚送到的信件。”一个亲兵小跑进来,施礼之后,将书信呈给郭大靖。

郭大靖只看信封,便认出了藤野英的笔迹,不禁露出笑容,转身回屋,取出观看。

崇祯在裁撤驿站,以至于很多消息都延误,甚至是不通。辽南三州却建立起愈发完善迅捷的邮驿系统。

一方面,驿站为移民前往各地安置提供了诸多便利,成为沿途旅馆般的存在;另一方面,民间的信件传递,因为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也逐渐被老百姓所接受。

随着县名、镇名、村名的统一规范命名,地址便能够确定下来。信到村公所,再通知村民自领。

要知道,当时民间的通信,通常是请人捎带。在时间上,会耽误很久。等到回信,有时都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当然,现在占大头的通信是将士们寄回家里的,然后家里也学着按地址写回信。村里的教书先生和军队里的文书,则又增加了一项工作——代写读阅书信。

这又是郭大靖按照心目中的样子,加以设立,并不断完善的。

同时,军传的信号塔也完善起来,进入到实用阶段,紧急消息从盖州传回旅顺,只需要小半天的时间。

哈哈哈哈……郭大靖在屋内发出畅快的笑声,引得门口的亲兵转头侧目。

先有阿秀,后纳藤野英,加起来总有了两三年的时间。终于,终于要有后了,也不枉自己的辛勤耕耘。

郭大靖喜悦激动,连读了两遍信,也感觉到了藤野英那字里行间,与他同样的感情。

虽然嫁晚了,只是个妾室,但在这生娃方面,终于是抢了先,争回了面子。

郭大靖取出纸笔,几番欲落,却又停笔不写。情绪还未平静,竟然一时不能成文。

好样儿的,真是块好地,真厉害,也是我卖力的结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