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凝烟惊讶地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另外一支就是八路军114师的42团,也就是你采访的那位去世老人的所属部队,分析看来,这两批部队都是在微山湖中部的山脉之中发生的战役。”昆华一边说,一边看了看孙哲。
孙哲微微楞了一下,随即看着晓鹏说道:“晓鹏,大范围就在中部山脉,缩小范围就要看那张绢布上呈现出的风水位了。”
“孙哥,那种四面环山的风水结构十分独特,根据山脉走势对照绢布图案的确是能找到。”晓鹏忧心重重地说了一句,事已至此,也只能拼了。
“好吧,我们找找附近的渔夫,租上一支渔船,顺着支流直入,仔细观察周围的地形,先把大概环境给熟悉一下。”
忙活了半天,大伙实在没有找到什么渔夫,最后在岸边附近的一位农民家中直接买了一叶竹排。只得扶坐在小小的竹排之上,撑着破烂的断浆,朝着微山湖的中部划去。
波光粼粼的河水泛着一层层的光点,浆声拨弄着湖水,划开一道道的水纹。只看那湖面清澈见底,清得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抬头远眺之下,映衬着双岸群山的翠绿,如同一块碧绿无暇的翡翠一般。
竹排就这么一直穿梭在河面上,大概到了下午五点的时候,竹排穿过了一道沟壑状的山涧后,整条河的河面渐渐宽了起来,一直到过到了河水汇流的地方后,竹排这才勉强靠到了岸边,周围重重叠叠的山林更加近距离地的呈现在了眼前,四人算是彻底环绕在了群山之中。
山林间的日光,透着如同一道道光柱,透过茂密的树阴,斜照在微山湖的水面上,映着群山,透着波纹,这一叶竹排还真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美感。
眼见快到傍晚,也不知到底到了什么位置,不免一个个都焦急了起来。孙哲看了看昆华整理的路线图,又和绢布上呈现的花纹对照了半天,始终没看出个所以,正想开口说话,只见昆华抬着望远镜,指着上面的岸滩说道:“按着当年抗战的资料显示,前面可以靠岸进山了。”
“我们来到湖中部的山脉了?你如何判断的?”孙哲站了起来,朝着昆华手指的方向望了过去。
“按着当年抗战的资料显示,前面的位置应该就可以靠岸进山了。”
“我们来到湖中部的山脉了?你如何判断的?”孙哲站了起来,朝着昆华手指的方向望了过去。
“哦,兄弟,这你就不明白了,部队在作战时,一般不外乎都是以集中力量优势,打击敌人要害为目的策略。而徐州会战时,五支部队都是牵制敌人的部队,冲其量就是分散敌人视线的,在避战而战的情况下,一般都是边打边退的方式给主力部队争取大量的时间。”
“还是不懂,这能说明什么?”孙哲看着前面湖泊渐渐临近分岔口,而本身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于是将头又转了回来望着昆华,脸上依旧保持着疑惑。
“作战的地利一直军事上非常重视的,徐州时期的野战,如果在这一区域,加上微山湖穿梭其间,那利用到水路,而这一路都没有河流分岔,就这里有分岔,按作战来说,这里应该是一个据点,所以我觉得咱们应该靠岸进山了。”
“哦,那我们进山吧,拿好指南针,千万别走丢了。”孙哲撑起了浆朝河滩边划了过去。
“孙哥,你别忘记了,那批四川的******部队浩浩荡荡两千多人进山后就这么神秘消失了,大家每人都揣一张师叔临走时给的符吧。”晓鹏掏了掏那个从天师观带出来的黄色包袱,抓出了几个折叠成三角形状的符纸。
“也对,一切小心为上。”昆华接过晓鹏手中的符纸,揣在了兜里,朝着岸边猛得跨了一步,挺身跳到了岸上。
孙哲和晓鹏见竹排靠在了河滩边,也紧随着昆华跨上了岸边。
“凝小姐,你慢点。”
“恩,谢谢。”孙哲搭了一把手,将凝烟也慢慢扶到了岸上。
“孙哥,李哥,进山时最好再做下一些标记,以免真的迷路。”晓鹏朝着四周的高山望了望,将视线转移到了眼前一望无际的密林之中,脸上很不自然地露出一丝恐慌地神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