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神捕> 第一百三十二章:皮外话关于古时皇帝年号问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二章:皮外话关于古时皇帝年号问题(1 / 2)

 年号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帝王纪年的名称。最早的年号当属西汉武帝刘彻。刘彻即位之年(公元前140年),即为建元元年。大慨汉武帝很满意自己的这一项发明,在位五十余年,前后一共使用了十一个年号。自武帝肇始以来,从此历代帝王即位,一般大多立有年号。而且还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由于年号的名称,含有粉饰太平的需要。所以一般多有表达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之寓意。有些过于热门的吉祥词汇,如“太平”、“永安”之类,还被不同的帝王先后使用。

组成年号的字数,一般绝大多数均为二字;少有四字的,而三字的年号则极其少见。三字年号始于新朝王莽,王莽篡汉之初,所用年号即是三个字的:始建国。在中国封建历史中,三字年号的现象,基本上仅为此孤例。至五代时,梁武帝大通三年(公元529年)十月,改元为“中大通”。同是这个梁武帝在大同12年(公元546年)四月,又改元为“中大同”。这两次改元,新旧年号之间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别。新的年号只是在称谓上,表示对旧年号的延续。如果将上述二例三字年号计算在内,在中国封建历史长河中,三字年号的现象也仅此三例而已。

还有因为避讳造成同一个年号,有两种写法的现象,如北宋时,西夏元昊初立,其时尚奉北宋仁宗赵祯的“明道”年号。但因其父名讳德明,为避父讳,乃改明道为显道。所以西夏之显道,即北宋之明道也。是为同一年号,因避家讳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的称谓。

在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帝王,当非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莫属。在武则天当政的武周时期,前后不过二十一年的时间里,却使用了十八个年号,可谓空前绝后。而且武则天充分利用年号的更替,来巩固自己武周的统治。如“天授”、“天册万岁”等等,都是在宣扬天赐神权那一套。既然上有所好,于是自有一班佞臣来附合。如公元701年,民间谣传有天神降世,并留下巨大的足印。于是武则天立即改元为“大足”,未即一年,自觉不妥,又改元“长安”。曾加赠号曰:金轮圣神皇帝,不久又去“天册金**圣”之号。神龙元年武则天死,遗制去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最后大慨是明白了,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女皇帝最难的道理。

由于一个年号,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永远使用下去,所以不时有更改年号的事情发生。分析中国历史上,更改年号的例子;可以发现一般更改年号的原因,大约有如下四种情况。其一。原来的皇帝不满意正在使用的年号,而下诏进行更改的。如西汉武帝在公元前110年正月,因东巡,封禅于泰山,故改元“元封”。其二。是因为旧皇驾崩新皇刚立。如公元前87年,汉武帝后元二年二月,武帝死,皇太子弗陵嗣位。次年即公元前86年,即改年号为“始元”。其三。改朝换代。例如公元九年,王莽篡汉。即废原来“初始”年号,改元为“始建国”。其四。本来的皇帝因为统治不力而变成傀儡,权力被原来的臣子操纵。这样的例子在下文有多处提及,就不再重复地记述了。

有关新旧年号之间,具体更替的时间问题。经过分析发现,其中也有许多可以深入的话题。因为一年有十二个月,而新旧年号的更改,不可能总是发生在两个自然年的更替之际。首先来分析“改元”一词的含义,可以知道“改元”的本义中,除了“改”是更改意思之外;而“元”的意思是指元月。这个元月的意思,当然是指第二年的元月。原来旧皇帝虽已殁,但其年号一般仍然会顺延至是年年末。因此所谓“改元”是指更改明年元月以后的年号。

具体分析“改元”的特殊情况,在上述改元的规律之外,还有四种特别的情形。其一。改朝换代。那些目空一切的开国之君,当然没有耐心为没落前朝旧主等待到来年。自然是在宣布开国之日,就颁定新的年号。其二。在同一帝王当政期间,也不必凡事都要等到新年伊始。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任何时间就宣布更改年号。如公元713年,本来是唐朝先天二年,因为十一月,唐玄宗加尊号为开元神武皇帝。于是十二月就改元为“开元”。其三。虽然是在同一朝代之间的新老交替,而继任者的辈份一般要晚于先皇。所以大多是会耐着性子,等到新年。可是如遇非常时期,同样也会有权宜之计。如北宋末年,宋高宗赵构即位于建康,借口以慰民望,即以靖康二年五月为建康元年。其四。皇帝已成为身不由已的傀儡,凡事得看别人的脸色,也就难以说明具体的原因了。

还有原先已拟就新的年号,后来因故又被重新更换的:如南宋时孝宗乾道年间,本已改明年元月为“纯熙”,后又因故再改为“淳熙”,此为同一皇帝所用年号二次变更的例子。一字之差只是音同字不同而已,背后大慨也不会有太多的故事。近年江苏高邮地区出水了大批南宋铁钱,其中既有面文为:“淳熙元宝”的铁钱,还发现了为数不多的“纯熙元宝”的实物。可证史书中关于孝宗原拟用“纯熙”为年号,后又更改为“淳熙”的记载是真实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